欢迎来到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文化基础部!返回主站

精品学校 精品专业

文化基础部是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直属教学单位,20202月,根据承德市委编制委员会《关于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机构编制事宜的通知》(承市机编﹝2020﹞23号)规定,文化基础部全称为:思政部(文化基础部)。

2020年7月,经省市编制部门批准,学院党委研究决定,正式组建文化基础部,部长1名。分数学、外语、思政、语文及计算机5个教研组,共有教师32名。其中专任教师31人,平均年龄30岁,具有硕士以上学位29人。

文化基础部主要承担学院高职部学生《高等数学》、《公共外语》、《应用文写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基础与法律修养》、《计算机基础》等课程的日常教学管理工作。部分教师还承担中职部(承德技师学院)《应用文写作》《公共外语》等课程。

 学生入学最先接触文化基础课程,文化基础部教师的整体素质及教学质量关乎学校整体教育教学水平,因此,文化基础部是学校的第一窗口、第一形象、第一品牌。

目前文化基础部正在加强内涵建设,打造具有深厚人文底蕴,一流文化品味的系部文化,让优秀的文化成为文化基础部的名片和符号。

                             2020年9月



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思政部(文化基础部)文化理念及释义

一、文化理念

1部训诚毅为本,德艺双馨

2、发展理念:教师——名师——大师

终身学习,持续发展,明德传道,止于至善

3、工作理念:行胜于言,敬业乐群,创新守正,立德树人

4、育人理念:培根铸魂,启智润心

5、执行理念:克服一切,战胜一切,使命必达

二、释义

1、“诚毅为本,德艺双馨”:

去年向思政部(文化基础部)全体教师征集了文化理念,共收集文稿30篇, 22105字,经过认真查看和长期思索,发现反映文化理念的几个词汇出现频次较高,分别是:“德”(出现92次)、“实”(出现91次)“坚”(出现27次),初步综合一下把“诚毅为本,德艺双馨”定为文化基础部”部训(品牌理念)“诚毅为本,德艺双馨”,解释如下:

诚:正心、诚意,诚以待人。毅:毅以做事。

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厚德载物” ,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以德服人。

艺:任何一件事做到极致都是美都是艺术,教学也一样,有教学艺术是老师的终生追求。

“诚毅为本”是知行层面,有诚心,能坚持是根本;“德艺双馨”是成果方面,唯有德艺双馨才能令学生终生铭记,促进他们终身学习。

2、大师

梅贻琦曰:“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大学者,教书育人之所,思想汇聚之地;大师者,非泛泛之辈也,学术之师也,人格之师也。成就大学之关键,在于大师,而非大楼。思政部(文化基础部)拥有大师级的教师,必定能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出大师级的学生。大师亦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大先生:“教师要做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

3、明德传道

明德:“明”为“清楚,懂得,知晓,明白”之意,引申为学会、通过学习而掌握。“德”,既指个人的品德、美德和德行(即有道德的行为)。又指人们共同生活必须遵守的社会公德、道德准则;“明德”,即通过教育,使学生学会怎样做人,怎样做有美好的品德之人。

传道,就是要努力传播先进思想文化、科学文化知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高校教师要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4、止于至善

止”的本义是“脚”,脚是用来走路的重要器官。走路自然要达到某一目的地,所以“止”便引申出“至、到”的意思,到达目的地之后自然不再走了,所以“止”又有了“停止”的意思。

止于至善的出处,是被列为“四书之首”的《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其大意是: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显光明的品德;在于反省提高自己的道德并推己及人,使人人都能改过自新、弃恶从善;在于让整个社会都能达到完美的道德之境并长久地保持下去。

《大学》“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纲领的第一条是“明明德”。“明明德”中的第一个“明”是动词,是彰明、彰显的意思。“明德”,是光明的品德。儒家是主张“性善论”的,认为人天然就有美好的道德,只是因为被欲望所遮蔽,所以才会晦暗不明。既然如此,我们就要去掉那些蒙蔽在我们心灵上的东西,让自己光明美好的品德彰显出来。

纲领的第二条是“亲民”。对于“亲民”的理解,历史上众多儒者的看法并不统一。主要的意见有两派。一派以朱熹为代表,认为“亲民”就是“新民”,意思是使人在道德上除垢自新;另一派则以王阳明为代表,认为“亲民”就是推己及人,亲近人民,把人民当作自己的亲人来看待。究竟哪个更准确,学术界意见并不统一。但从《大学》后文中用“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以及“做新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话语来解释“亲民”,则朱熹的解释应当更为合适。现在很多学者努力调和这两种意见,说它们并不矛盾,因为要想让人民接受自己的道德感召,除垢自新,就必须推己及人、亲近人民;但其实主要的意思还是落在了朱熹的解释上。

纲领的第三条是“止于至善”。这四个字的大意,是让整个社会都能达到完美的道德之境并长久地保持下去。有人听后一定会感到有些奇怪,为什么“止于至善”四个字会被翻译得那么复杂。之所以这样翻译,是对《大学》通篇考察的结果。因为后文表述得非常清楚:“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所以“止于至善”,就绝对不只是让自己的品德达到完善,而是让天下人都能彰显自己光明而美好的品德,达到一种完美的道德之境并长久地保持下去。这里我们也可以附带纠正很多人心中都存在的一个误解,就是认为“平天下”就是把天下搞定的意思,其实是不准确的。在儒家那里,“平天下”就是“明明德于天下”,他们要搞定的是天下人的道德,成就一个道德完善的美好社会。

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做得最好的典范,儒家经常举的例子就是大舜:“舜年二十以孝闻。三十而帝尧问可用者,四岳咸荐虞舜,曰可。于是尧乃以二女妻舜以观其内,使九男与处以观其外。舜居妫汭,内行弥谨。尧二女不敢以贵骄事舜亲戚,甚有妇道。尧九男皆益笃。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yǔ, 粗劣、懒惰、瘦弱)。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1.jpg





Copyright © 2019-2021 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