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王詹叔奉使江东访茶法利害见寄
王安石
余闻古之人,措法贻厥後。命官惟贤材,职事又习狃。
止能权轻重,王府则多有。岂尝搉其子,而为民父母。
当时所经营,今十已毁九。其一虽幸在,漂摇亦将朽。
公卿患才难,州县固多苟。诏令虽数下,纷纷谁与守。
官居甚传舍,位以声势受。既不责施为,安能辨贤不。
区区欲捄弊,万谤不容口。天下大安危,谁当执其咎。
劳心适有罪,养誉终天丑。岂惟祖子孙,教戒及朋友。
贵者大其领,诗人歌四牡。至尊空独忧,不敢乐饮酒。
哿矣富阡陌,哀哉此无糗。乡闾人所怀,今或弃而走。
岂无济时术,使尔安畎亩。故今二三公,戮力思矫揉。
永惟东南害,茶法盖其首。私藏与窃贩,犴狱常纷纠。
输将一不足,往往死鞭杻。贩陈彼杂恶,强卖曾非诱。
已云困关市,且复搔林薮。将更百年弊,谓民知可否。
出节付群材,询谋欲经久。朝廷每若此,自可跻仁寿。
因知从今始,渐欲人财阜。吾宗恢奇士,选使自朝右。
聪明谅多得,为上归析剖。王程虽薄遽,邦法难卤莽。
愿君博谘诹,无择壮与考。余知茶山民,不必生皆厚。
独当征求任,尚恐难措手。孔称均无贫,此语今可取。
譬欲轻万钧,当令众人负。强言岂宜当,聊用报琼玖。
一、解释
搉 (què):专;专卖。同“榷”。
榷(què):1.旧指某些商品的专营专卖:~茶。~税。2.商讨:商~。
厥(jué):相当于“其”:~后。大放~词。
习狃(xí niǔ):熟稔,有经验。
哿(gě):可;嘉。表示称许的意思。
糗(qiǔ):基本意思是干粮,炒熟的米或面等;饭或面食粘连成块状或糊状。
畎亩(quǎn mǔ):1、田间,田地。亦指垅沟栽培法。2、引申指民间。3、指农民。
犴狱(àn yù):牢狱。
搔(sāo):挠,用手指甲轻刮。
林薮(lín sǒu):山林与泽薮。指山野隐居的地方。比喻事物聚集的处所。
谘诹(zī zōu):征询,访问;商量;鸟叫声。
四牡:《诗经.小雅》中的篇目名。《诗序》称其为慰劳使臣到来之诗乐,实乃宴飨通用之乐。
关市:边关互市市场。出自《孟子》“关市讥而不征”。自汉代,始指边境互市市场。
跻仁寿:让老百姓安乐长寿。《汉书﹒王吉传》云:“驱一世之民,济之仁寿之域。”“济”,通“跻”,跻身也。颜师古注云:“以仁抚下,则群生安逸而寿考。”
孔称均无贫:指孔子说的“均无贫”。即均贫富之意。语出《论语:季氏》:“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琼玖(qióng jiǔ):琼和玖。泛指美玉。后世常用以美称礼物。 喻冰雪。喻贤才。
二、评析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篇以政治家的眼光,将茶与国计民生紧密结合在一起,以议论古今“椎茶法”的茶诗,具有极浓郁的政治时事色彩,是茶文化的政治时事化。这首诗与王安石《议茶法》一文,互证互补,是中国茶史上最重要的茶法通商改革事件。
北宋前期实行“榷茶法”,即实行茶叶的专卖制度,政府通过少数大商人的包销获利。严重地限制了茶叶生产和茶叶流通的发展。工安石反对这个做法。他在《茶商十二说》中力陈“巨商有二十损,为害甚广,不可不去也”之弊。在《议茶法》中.他说:“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国家罢榷茶之法,而使民得自贩,于方今实以便,于古义实为宜”。
此诗因酬王詹叔奉使江东访茶法利害而作。王安石以诗评论当今宋代“榷茶法”的利弊得失,指出要革除近百年来宋代“榷茶法”扰民之弊,制订新的茶法,不知老百姓意见如何?因此指派王詹叔奉使江东访茶法利害。全诗字里行间,表现了王安石改革“榷茶法”、希望茶法通商能造福于民的强烈愿望和政治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