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蒋夔寄茶》
苏轼
我生百事常随缘,四方水陆无不便。
扁舟渡江适吴越,三年饮食穷芳鲜。
金荠玉脍饭炊雪,海螯江柱初脱泉。
临风饱食甘寝罢,一瓯花乳浮轻圆。
自从舍舟入东武,沃野便到桑麻川。
剪毛胡羊大如马,谁记鹿角腥盘筵。
厨中蒸粟堆饭瓮,大杓更取酸生涎。
柘罗铜碾育不用,脂麻白土须盆研。
故人犹作旧眼看,谓我好尚如当年。
沙溪北苑强分别,水脚一线争谁先。
清诗两幅寄千里,紫金百饼费万钱。
吟哦烹噍两奇绝,只恐偷乞烦封缠。
老妻稚子不知爱,一半已入姜盐煎。
人生所遇无不可,南北嗜好知谁贤。
死生祸福久不择,更论甘苦争蚩妍。
知君穷旅不自释,因诗寄谢聊相鎸。
一、解释
螯( áo):螃蟹等节肢动物的变形的第一对脚,形状像钳子,能开合,用来取食或自卫。
筵(yán):古人席地而坐时铺的席,泛指筵席。
柘(Zhè):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树皮灰褐色,有长刺,叶子卵形,头状花序,果实球形。叶子可以喂蚕,根皮可入药。
噍 (jiào):嚼;吃东西。
蚩妍:丑陋与美好。
鎸(juān):见“镌”。
二、评析
此诗为蒋夔寄茶而作,叙写自我一段生活遭际:一家迁至东武,山东人吃胡羊肉、鹿角、饭瓮、酸酱,喝的也是掺杂脂麻白土的擂茶。南北生活方式不同,幸有故人蒋夔惠寄清诗和龙团茶。读君诗,饮君茶,奇绝无比。茶叶甚为珍贵,则封缠收存,却被老妻稚子拿来用生姜食盐煎煮吃掉了半。由此生活遭遇,苏轼予以深刻的理性思考,认为人生遭遇有别,应该随遇而安;南北生活方式,没有好坏之分,只有习俗之别,生死祸福是难以选择的,更没有必要“论甘苦争蚩妍”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