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君赠我以茶仆答以酒》
李正民
投我以建溪北焙之新茶,报君以乌程若下之醇酒。
茶称瑞草世所珍,酒为美禄天之有。
碾碎龙团乳满瓯,倾来竹叶香盈卣。
涤烦疗热气味长,消忧破闷醺酣久。
君不见竟陵陆羽号狂生,细烟小鼎亲煎烹。
扁舟短棹江湖上,茶炉钓具常随行。
又不见沛国刘伶称达士,捧罂衔杯忘世累。
无思无虑乐陶陶,席地幕天聊快意。
欲醉则饮酒,欲醒则烹茶。
酒狂但酩酊,茶癖无咨嗟。
古今二者皆灵物,荡涤肺腑无纷华。
清风明月雅相得,君心自此思无邪。
一、解释
乌程:即乌程酒。晋代,荆南乌程乡与吴兴乌程县,皆盛产美酒(唐人李善《文选》注引盛弘之《荆州记》与《吴地理志》)。
刘伶:晋名士,字伯伦,沛国人。竹林七贤之一,以嗜酒名世,著有《酒德颂》。《晋书》卷49有传。
卣(yǒu):本义:古代一种酒器,椭圆形。青铜制,椭圆口,深腹,圈足,有盖和提梁。也有作圆筒形的,器形变化较多。用以盛酒。盛行于商代和西周初期。卣,中尊也。——《尔雅》。
醺酣 (xūn hān):1.酣醉貌。唐杜牧《郡斋独酌》诗:“醺酣更唱太平曲,仁圣天子寿无疆。”2.谓天气温暖困人。宋 黄庭坚《诉衷情》词:“雨晴风暖烟淡,天气正醺酣。”
短棹(duǎn zhào):划船用的小桨。
罂(yīng):小口大肚的瓶子。
世累 (shì lèi):世俗的牵累。三国 魏 嵇康 《六言·东方朔至清》诗:“不为世累所攖,所欲不足无营。” 宋 陆游 《夜坐园中至夜分》诗:“渐近秋清知病减,尽捐世累觉心平。”
酩酊 (mǐng dǐng):形容醉得很厉害。
咨嗟(zī jiē):1.赞叹、叹赏。2.即“叹气”。表示某种感情。
思无邪:孔子论《诗》之见,《论语·为政》:“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无邪”之旨,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合乎礼义,要求思想纯正;二是中正和平,强调“文质彬彬”。
二、简评
此诗为“余君赠我以茶仆答以酒”而作,故是中国文化史上第一首将中国传统的两大饮料“茶”与“酒”加以比较的诗篇。诗人认为:“茶称瑞草”,而“酒为美禄”,“古今二者皆灵物”,其主要功能在于“荡涤肺腑无纷华,清风明月雅相得,君心自此思无邪”;然而二物功用不同者,是“欲醉则饮酒,欲醒则烹茶”,即酒主“醉”而茶主“醒”;酒如醉汉,茶似醒后佳人。这一“醉”一“醒”,正好各得其所,说明酒与茶的实际功用和审美价值是截然不同的。此等茶诗,不啻是一篇诗化的酒文化与茶文化比较论的学术论文。
三、作者简介
李正民,宋,扬州人,字方叔。李定孙。徽宗政和二年进士。历官中书舍人。出为两浙、江西、湖南抚谕使,具奏官吏能否,民事冤抑,听陈诉,为申理。以奉使称职,除给事中、吏部侍郎。历江西路提刑,以徽猷阁待制知吉州,奉祠归。有《己酉航海记》、《大隐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