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文化基础部!返回主站

7月8日茶诗分享朱熹《武夷精舍杂咏﹒茶灶》

《武夷精舍杂咏﹒茶灶》

朱熹

仙翁遗石灶,宛在水中央。

饮罢方舟去,茶烟袅细香。

一、解释

宛:似乎,好像;仿佛。事物真切可见,历历在目 。

二、简评

朱熹在其诗作《精舍》写道:“琴书四十年,几作山中客”。这里“山中”指武夷山,“琴书”是山居的生活,包括著述、交友和讲学授徒等等。1183年,53岁的朱熹选择在“武夷之溪东流凡九曲,而第五曲为最深”(朱熹《武夷山精舍杂咏诗序》)侧畔隐屏峰下,建造武夷精舍。五曲流水中“巨石屹然,可环坐八九人,四面皆深水,当中科臼自然如灶”(同上),这就是“茶灶”。著书讲学之余,朱熹常常和“四方士友”或弟子,漫步流连九曲溪畔,登临五曲大石块,“试茗寻仙灶,赋诗夜未央”(董天工《茶灶》),友人中包括陆游、辛弃疾这样的宋代文化大家,留下了千古话题。

与他人津津乐道茶事不同,朱熹《茶灶》忽略了一般性的场面,看不到文人们汲水烹茶、寻茗赋诗的情景,浓墨重彩渲染的是远古的仙翁遗事,让五曲水中的茶灶石笼罩在神秘之中,令人回味无穷,更想要一探其中的究竟。


Copyright © 2019-2023 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