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党政办公室!返回主站

规章制度

《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2020年度工作要点》

发布日期:2020-06-28 16:42:00 作者: 浏览:

 

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2020年度工作要点

 

2019年,在筹建办临时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院上下奋勇争先、攻坚克难,顺利完成了首届本地办学、机构批设、工程建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等各项工作任务,受到天津市和河北省、承德市各级领导的一致褒扬。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之年,也是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党委成立,领导全院加快推进高职建设,深入开展中高职一体化办学的开局之年。全院全体教职员工要在院党委的带领下,坚持“高点起步、高端发展”的总体要求,紧扣“政治校、一体校、特色校、协作校”的发展定位,把握“快、高、宽、活、稳”的历史机遇,凝心聚力、负重前行,继续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实现新跨越、新突破。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2020年学院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国家、省和市委市政府的指示精神,按照学院党委的研究部署,以“人才提标、教师提质、文化提升、管理提效”工程为重要抓手,以“专业立校、科研强校、合作兴校、一体办校”为工作重点,进一步建立健全中高职共促共进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中高职一体办学的特色优势,为早日将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建设成为高水平、现代化的职业院校而努力奋斗。

2020年学院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围绕学院“135”三步走战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加强党对学院工作的全面领导,基本形成具有应职院特色的行政、教学、科研管理体系。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专业群建设进一步优化,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功能进一步提升,学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进一步完善。高质量编制学院“十四五”规划,完成学院高职2325人和中职1700人的招生计划,学院首批毕业生就业率力争达到100%,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二、重点工作和主要任务

目前,学院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基础仍不稳固,全方面提质增效迫在眉睫。我们一定要牢牢抓住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奋发图强、迎难而上,明确发展思路,立足时代、开拓创新,在保证整体办学规模的同时,抓好学院内涵建设。因此,经院党委研究部署,2020年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重点工作和任务主要包括:学院党建、教育教学改革、学术科研和校企合作、思政教育、招生就业、师资队伍建设、治理体系建设、工程建设收尾、后勤服务保障、职业教育与创业大学、中职部一体办学、疫情防控等12个方面。

(一)全面加强党的领导

1.坚持把党的建设摆在首位。不断深化党对学院工作的全面领导,引导全院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切实增强“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立场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持续巩固主题教育成果,推动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长效机制,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融入日常,以党的高质量建设引领学院快速发展壮大。

2.不断强化党委自身建设。成功组织召开第一次党员大会,按程序选举产生院第一届党委委员和纪委委员,健全院党委组织。充分发挥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示范引领作用,制定院党委中心组2020年理论学习计划和2020年教职工理论学习安排,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化、常态化学习,重点深化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继续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健全党委运行体制机制,认真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制订实施《学院党委会议事规则》和《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和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逐步完善《系部党组织会议事规则》和《系部党政联席会议事规则》。切实把院党委和系部党组织建设成为忠实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强领导集体。

3.尽快完善基层党组织构建。研究制定学院《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实施细则,不断完善学院党建体制机制,根据院行政处室、教辅机构和系部具体情况,设立党总支和基层党支部。加强基层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初步开展“五星级”党总支和“六佳”党支部的创建活动。积极吸纳优秀教职员工加入党员队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4.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重视学院中层干部队伍建设,把政治能力作为选任干部的核心标准。建立健全党组织考核、工作业绩评估和师生评价相结合的干部考核体系。扎实构建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中层干部队伍和管理人员团队。

5.深化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院委班子成员带头签订党风廉政承诺书和责任书。持续开展多种形式的廉洁文化和廉政教育,推进党风廉政教育常态化。不断巩固作风建设成效,从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纠“四风”与树新风并举,以全面从严治党新成效,推进学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

6.加强党对群团工作的领导。健全工会、团委、科协等群团组织运行机制,加强教代会职能建设,筹备第一届教代会,发挥广大师生教职员工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作用。坚持推动党建带团建,推进共青团建设和学生会、学生社团管理,推动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活动的开展。

7. 全面强化宣传阵地作用。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 研究制定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扎实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和教职员工政治理论学习活动,充分发挥理论中心组领学促学、示范引领作用。继续扩展各种学习形式,在抓好“学习强国”平台推广和使用的基础上,大力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不断提升学习平台覆盖面和活跃度。做好院内外舆论引导工作,打造学院宣传队伍,改版优化学院官网,加强与主流媒体合作交流,充分运用全媒体平台,宣传报道学院办学成果和亮点,努力提升对外宣传品位。积极创建和申报市级文明校园。大力培育“全员志愿者”理念,使志愿服务成为学院展示形象和服务社会的重要窗口。

(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育人质量

8.建立常规教学任务规范化管理体系。一是不断完善教学工作流程,形成符合实际的工作范式。二是进一步完善“1034教师工作规范”,逐步形成规范化的教师日常行为、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料留存制度。三是研究制定学院教学督导管理办法,突出“以学促教、以评促教、以研促教、以赛促教”的教师成长理念,进一步提升教师的职业教学能力。四是完善教学例会制度,创新例会方式,扩充例会内涵,逐步使其具备工作汇报、业务交流、专业研讨、能力提升等功能。

9.全面启动专业群建设。参照“双高”院校建设标准和《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标准》,充分整合现有专业资源,以优势专业为依托,合理规划学院专业群布局,初步形成以机械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信息技术、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学前教育、电子商务为核心的8个专业群,编制完成专业群建设实施方案。同时,制定学院专业群建设标准和达标方案,遴选2-4个专业群作为建设试点,进一步构建“文化基础共用、专业基础互通、专业拓展共享、就业方向鲜明”的专业群课程体系,逐步形成学院特色鲜明、资源共享、教师互补、师资统筹的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机制,力争打造2-4个省级以上骨干专业1-2个省级以上特色专业。

10.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一是开展课程思政改革,通过实施“基础课融入传统文化,注重家国情怀;专业课程强化工匠精神,树立创新思维;综合课程(二课社团)突出学院特色,面向国际视野”等方式,构建课程思政大格局。二是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大力开展以“1+X”证书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建设,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三是每专业选定1-2门核心课程,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资源,搭建学院专业(群)教学资源库框架。四是依托“学习通”等教学平台,不断开发完善课程资源,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健全线上线下多种形式混合教学模式。五是充分利用学院中高职一体化办学优势,统筹布局两校区教学资源,全力构建5年制贯通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继续加强与其他中职院校合作,不断完善“3+2”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六是注重学生技能大赛人才梯队的选拔培养,力争在省级以上技能大赛中取得好成绩。七是推进校企合作育人水平,共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和教师培训培养基地,落实教师每学年至少一个月在企业或实训基地培训制度,邀请企业一同参与培养目标、培育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制定,实现校企的双向互动。

11.突出特色教学。一是认真研究国家和省“专升本”政策的改革动态,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辅导,力争今年本科升学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3年后升学比例超过全省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二是稳步开展国际化办学实践,灵活运用“2+2”“3+1”等多种模式与国际高等学校开展合作,通过“引进国外优质原版教材,对接国际课程体系,推行双语教学,加大国际化师资培养力度”等方式,不断提升学院综合竞争力,争取年内推动两项国际合作项目。三是推进校级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积极申报省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争取零突破。

12.完善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立足全校教学管理视角,对教学管理平台建设规划进行完善,逐步健全平台各子系统。加强对教学管理人员培训,将信息化管理方法渗透于日常教学各方面,使广大教师尽快具备相应管理素质信息化意识和操作技能。同时,强化各部门系部之间的沟通协作意识,打通“信息孤岛”。

    (三)扎实推进“科研强校、合作兴校”

13.完善科研制度,强化科研意识。一是构建中高职一体的科研管理机制,根据中高职科研工作区别,不断完善各具特色的科研管理制度。二是推进高职校区与企业科研院所平台建设,逐步建立重视社会效益、强化科研能力的项目引进机制。三是逐步完善服务地方产业发展需求的科研平台建设,推进科研成果转化,深入挖掘区域文化旅游、钒钛新材料及制品、清洁能源、大数据应用、绿色农业和生物健康、特色制造”等六大主导产业需求争取与重点企业挂牌成立合作研究院所,共享科研成果。

14.合理设定年度科研课题和推进目标。一是持续关注国家、省市相关高校科研政策,积极与业务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等部门建立沟通联系,整体谋划学院科研课题的宣传和申报工作,争取全年申报立项市级以上课题5项以上。二是鼓励开展具有应职院发展特色的校内课题研究,逐渐转化为助力学院发展壮大的科研成果三是深入挖掘校级教研课题,推动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将优秀教学理论方法凝练成教研成果。加大培养和引进科研人才力度,激励广大教师组建技术服务和科研创新团队,激发教师科研动能。五是积极参与合作企业的技术革新、工艺改进和技术研发,不断提升学院技术技能创新服务能力,争取实现横向课题立项以及年技术服务到款额零突破。六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引导师生积极申请专利,全年争取申报专利3项以上。积极协调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组织学院优秀教师,参与市政府授权的研发中心项目,提升学院整体科研能力积极推进学院校刊创办工作,建立院校刊编辑部,调动教师投稿积极性,争取年内正式刊发1-2期。

15.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共同育人。继续完善校企合作制度体系,全力推动校企合作育人由松散型向紧密型、浅层次向深层次、单向合作向双向合作转变。一是依托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开拓校外实训基地,争取年新增校企合作企业不少于30家,共建校企实训基地100个,其中,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不少于30%,骨干型校外实训基地不少于50%,全年计划开展现代学徒制合作培养班7个,冠名培养合作班29个,加入校企集团11个。二是争取以校校(2+1)和人才输出的形式,开展2项国际合作,借助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平台,继续深化与博世力士乐和天津大众双动力的合作。三是搭建教师企业实践平台,建立实践企业资源库,开展专业教师企业培养计划,共同培育适应地方产业发展的高品质“双师型”教师团队。四是以企业文化进校园、企业制度进班级,企业生产进课堂、企业大师授课、参与产品革新研发、校企同台竞技等形式为学生打造校企双育环境,争取年内建立1-2支校级科研创新团队,参与企业研发项目5个以上。

    (四)全面强化学院思政育人工作

16.高度重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一心四环”(以立德树人为中心,以队伍建设、社团建设、文化建设、阵地建设为四环)引领学生工作全面开展。把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工作全过程,大力促进学生思政素养的全面提升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是以立德树人为中心,全面开展思政教育。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定期召开“学生代表”“学生干部”座谈会,让学生干部队伍成为思政工作重要支撑。开展学生思想动态调研,广泛吸纳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干部骨干、优秀团员,组建网络信息员队伍,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引导正确舆论方向,传播学院发展正能量。积极对经济困难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宗教信仰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建立重点关注学生台账,进行分类指导,“一对一”帮扶。落实院党委班子带头上思政课制度,通过开展思政讲堂、主题班会、组织视频阅读学习,思政教育进课堂、进公寓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创新思政教育载体,拓宽思政教育阵地。

二是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学生工作职业化、专业化水平。制定辅导员遴选、培训、激励等相关制度,为辅导员“双线晋升,全面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按照师生比1:200的比例配备专职辅导员,对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及班级建设、学风建设、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网络思政教育、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校园危机事件应对、理论和实践研究等九大职责进行梳理细化, 编制辅导员工作手册。同时,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明确班主任配合辅导员负责学风建设、就业指导、班级建设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工作。研究实施相应鼓励政策,规定教师职称评审和晋级晋升,必须有担任班主任或辅导员工作经历。精心谋划,积极准备,做好参加普通高校辅导员大赛的各项工作,争取参加省级辅导员比赛获奖。

三是规范社团建设,促进有序发展。健全各层级社团管理制度和组织管理模式。加强对学生社团建设的引导,强化学生社团自身建设,集中开展社团纳新及“一团一景”社团汇展活动,评选院级品牌社团。遴选优秀教师和社会知名人士担任社团导师,开展品牌社团指导教师评选活动,对优秀指导教师在职称评聘、岗位聘任及评优选先中给予支持。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社团活动学分制,让学生参与活动成为提升其综合素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是打造品牌活动,积淀学校文化。按照推进“文化提升”工程,打造具有鲜明特征的“承德应职文化”的总体要求,组织开展品牌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开学第一课”主题校会、企业文化入校园等活动,凝练学生规则文化。结合中高职一体办学特色,对原有文化活动进行提炼固化,体现传承与创新文化。通过工匠报告会、工匠技能展示等系列活动,使“工匠文化”扎根校园。利用承德本地历史文化资源,开展传统文化系列讲座、民族艺术团队展演、剪纸艺术展等活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通过创建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开展“五个一”红色文化教育活动,打造校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五是充分发挥思政阵地引导作用。加快思政育人平台建设,积极推动“智慧团建”系统应用。大力推广“到梦空间”系统,助力第二课堂活动全面开展。充分发挥易班中心作用,协助辅导员、班主任有效管理班级。搭建思政教育空间,完善学院思政文献资源保障体系。成立心理咨询中心,通过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和心理健康组织管理体系,健全学院统筹,班级基点的心理健康网络,形成“心理素质课程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理咨询”三结合的教育模式。

17.强化学生日常管理。一是深入研究中高职学生差异化管理,继续完善两校区学生管理规章制度。二是规范学生一日生活制度,并使其定励成型,继续强化“晨练、清宿、晚自习、晚点名”规范管理,按照“三严三精”管理制度和疫情防控要求,提前谋划今年新生入学和军训组织工作,上好大学思政教育第一课。三是完善助学资助体系,保证助学贷款、绿色通道、学费减免、临时困难补助、勤工助学和各类奖助学金评选发放工作顺利开展,拓展校内勤工助学途径,为贫困家庭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保驾护航。四是将学生发展性评价融入学籍档案管理,不断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建立学业质量全面评价、多元评价、发展性评价体系。五是规范引导学生校外实践,加强与实训基地沟通,强化企业、学校对学生的共管共育能力。

    (五)继续做好招生就业工作,提高学院社会影响力

    18.力促招生工作稳规模、提质量。总结工作经验,分析生源形势和主要信息来源,构建符合我院中高职一体化办学特点,招生就业处统筹,各系部主体负责,全员参与的招生就业工作体制。招生范围力争扩大至全国9个省份,争取省外生源数量翻倍。积极应对疫情不利影响,建立线上线下全员招生、立体宣传、组合发力的工作模式。继续推进校企联合招生、合作办学,争取每个专业与2-3家企业实现全面育人合作积极筹备首届家长开放日活动。充分利用学院中高职一体办学优势,深化两校区衔接,创新贯通式培养模式。进一步增强开展“3+4”“3+2”联合办学学校间的合作交流。在此基础上,继续做好招生计划申报、编制、录取、新生报到、备案等招生常规工作任务,确保学生报到率90%以上,完成学院高职2325人的招生计划。

19.确保学院首批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率。充分利用校企共建实训基地资源,加大机械加工、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现代服务、学前教育等行业的合作力度,继续深化“冠名班”“学徒制”培养模式,订单式培养学生数占在校生总人数的80%。积极引导学生通过“专升本”提升层次、继续学业。通过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实现校企双向选择,适时组织网络线上招聘,线下大型企业招聘会等活动,鼓励学生自主创业,高标准、高质量完成首届228名毕业生和河北女子职业学院268名毕业生的就业安置工作。力争就业率达到100%,五星级企业占比不低于50%,实习稳定率不低于90%。

(六)持续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按照“教师提质”工程要求,大力推进教师双师素质和双重能力(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培养,逐步建立一支由高端人才带头、以杰出青年教师和技术能手为中坚力量、以高素质青年教师为主力,具备双语教学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20.建立一支师德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突出的教师队伍。一是加强师德建设,以“四有”好老师标准统领师德师风建设,营造学院乐业善教、守正创新的良好教风,大力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二是优化师资结构,完善学院师资队伍建设政策,扩大专任教师数量,推进“双师”队伍建设,力争年内“双师”比例达到专任教师总数的30%,3年后“双师”比例达到专任教师总数的80%以上,建立1-2“技能大师工作室”,打造一批市级以上教学名师,同时,聘请高校名师来校指导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参与专业教学,设立2-4“名师工作站”。三是提升教师素质,依托教师发展中心,建立健全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强化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和教育实习,注重中青年教师常态化业务培训,不断强化青年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做好校级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工作,提高课程驾驭能力和信息化教学能力,力争今年省级以上教学能力大赛取得突破。四是启动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分步分批推进实施,激发青年才俊脱颖而出。

21.大力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一是按照1:18的师生比,面向社会公开选聘硕士、博士等高层次人才。新选聘教师到位后,积极协调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市内高职院校和相关企业进行入职前培训,培训合格后取得岗位资格。二是面向国内外,引进学历层次高、师德师风好、有教学经验的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5-8人,改善师资层次结构。三是引进3-5名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熟练技术技能的企业一线专业技术人才、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参与教学工作。

     22.严格教师管理。建立相对稳定的骨干层和出入有序的流动层相结合的教师队伍管理模式。开展“教师提质”工程,组织实施“2666”工程和“13510”青年教师成长计划。设立教师职业发展档案,搭建教师终身发展平台,依托平台,组织实施专业带头人的高端研训、骨干教师的提高培训、青年教师的企业培训和新入职教师的岗前培训,全面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水平。

    (七)推进实施“管理提效”工程,提升学院综合治理能力

23.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建立由党政办公室统筹,中高职一体的综合管理机制。严格按照国家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在各相关处室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对学院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完善,尽快研究制定党委会议事规则、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招标采购管理办法、财务管理办法等与学院日常运行管理密切相关的重要制度,按程序颁布实施。同时,统筹做好各项管理制度的普及宣传工作,并严格督导制度落实。

24.坚持从严治校,不断丰富“三严三精”管理措施。做实做细“三严三精”(从严治校、从严治教、从严治学,精细化管理、精致化服务、精品化业绩)管理方案,“三严三精”作为学院管理的总体目标,不断细化各项具体措施,形成标准规范的管理服务体系,使各项工作不因人员调整流动而受到影响。鼓励师生员工对学院工作提出意见建议,具有推广价值的可作为典型在全院或向外、向上推介。建立容错机制,对创新探索中出现的失误,未造成较大影响的,可免追相应责任。

25.大力推进实施“七型校园”建设。以建设“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相结合的法治校园、职业素养和人文素质相结合的诚信校园、自然环境和卫生环境相结合的美丽校园、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相结合的文化校园、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相结合的智慧校园、制度保障和安全教育相结合的平安校园、学院特色和多元发展相结合的和谐校园”的“七型校园”为抓手,不断提升学院品质。按照“七型校园”和“双高”院校标准,扎实推进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研究编制工作,为推动学院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证。

    26.建立健全学院质量控制体系。设立学院质量发展监督机构,形成中高职一体协调发展、各具特色的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探索完善中、高职考核标准,形成学院-系部-课程的三级质量保障架构。在此基础上,编制学院整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形成质量发展目标体系,建立规划落实和监督反馈机制。同时,全面总结学院各方面工作,按要求在学年末,及时上报并向社会公开发布学院年度质量发展报告。

    (八)推进工程建设收尾工作

27.高质量完成工程收尾和结算验收。一是做好工程收尾。扎实推进各项工程复工,争取在开学前完成全部项目维修,9月份前完成全部绿化工程,同时,紧盯电力公司、高新区管委会等有关部门,尽快组织施工单位完成学院外网电力工程建设,确保学院用电安全。二是完成工程验收。在已完成规划部门验收的基础上,督促天津市建筑设计院尽快完成全部验收资料组卷,协调园林、住建、行政审批等部门,争取在7月底前完成工程验收。三是推进工程结算和审计。尽快编制完成工程结算文件,报市财政局进行审计,争取年底前完成全部工程结算工作,适时办理学院不动产权登记。结算工作完成后,协调相关部门启动工程审计工作,按要求对项目预算执行、资金使用、经济责任等重点工作进行审计。

28.高效细致完成设施设备的采购和安装管理工作。研究制定《设施设备的采购安装与管理实施办法及本年度采购计划》,严格执行“三重一大”资金使用有关规定。制定高效严谨的设施设备安装验收管理办法和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维护学院资产安全,提高资产使用效益。本年度计划安排设施设备采购共8600万元,其中,确保本学期开学前可以使用的实训室及配套设施设备预算约5790万元,其余年底前需完成项目预算约2810万元。资金具体使用情况要根据学院专业调整进行统筹,确保安排足额资金满足办学需求。

    (九)不断提高后勤服务保障能力

29.建设“以人为本”的高质量后勤服务体系。一是根据学院中高职一体化办学的特色,对后勤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进行调整完善,进一步明确两校区后勤管理职责,强化服务保障和监督考核,建立具有竞争机制的扁平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同时,尽快为高职院区培养一支职业化、专业化后勤服务队伍。二是提高各服务网点管理服务水平。加强物业管理和环境建设,严格餐厅、医务室、超市等服务窗口的价格质量监管,特别是经过本次疫情考验,院内各服务网点的管理标准和服务能力要得到明显改观。三是完善账目制度,提升后勤管理效率。充分发挥后勤资产管理的作用,明确校产管理职责,严格执行校内资产登记、保修、报废、核销制度,保障校内资产使用高效节约。四是合理安排各项招标采购工作,资金使用严格执行“三重一大”有关规定,主动协调市政府及各有关部门加快推进新建实训室和设备采购进度。五是建立信息化后勤服务系统,加快院内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建设进度,全面完善资产信息化管理体系,争取年内初步建立基本覆盖学院服务领域的智慧后勤信息管理系统。

30.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提高办学效率。一是建立“1+N”学院财务管理制度体系,制定学院财务管理办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制定预算管理办法、财务审批报销管理办法、学生收费管理办法、系部经费管理办法、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三公经费”管理办法等N个财务分项管理配套制度。二是严格预算执行,规范会计核算,控制财务支出,坚持开源节流,确保财务管理规范有序。三是认真编制学院年初预算和年终决算,全力保障学院办学资金。四是推行学杂费“小条收费”、微信、支付宝缴费模式。五是配合做好高职校区竣工决算,同时,对新建校区建筑设施、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债权债务进行账面交接和登记入统。六是高效及时完成新入职教师工资、医保、公积金各项手续的办理,和学院单独核算的工会经费、党费、团费等专项经费收支工作。

31.深入开展校园综合治理,持续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完善校园及周边治安防控体系,深化预防为主教育在先的方针,强化源头治理和隐患矛盾排查,优化网格化、信息化管控,启动安全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持续开展“平安校园”创建工作,扎实做好各项安全稳定工作,实现全年无重大治安刑事案件、无重大安全事故、无大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