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文化基础部!返回主站

精品学校 精品专业

6月15日-“强化学习共提升 分享交流促成长”-李蕊-教学思考

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内容是我开始进行英语课程教学以来的一些经历和思考。其中依然有很多不足,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

一、 备课

备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一个基础的地位,虽然学生看不到这个过程,却可以在课堂上清楚的感受到老师的准备情况。在刚开始成为一名老师的时候,面对备课我很忐忑,总是担心有什么没准备到的内容。因此备课的时候总是从这个单元的第一页到最后一页认真研究,结合课件中的补充知识模拟上课情景。在准备知识点的时候也会联想相关知识点作为补充扩展。在某种程度上,我一直在模仿我的大学老师给我上课的样子。后来,我逐渐发现我的课堂和大学老师的课堂有很多不同的情况: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尤其是口语水平更是普遍偏低。最重要的是他们纪律意识较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他们而言,教材本身的知识点已经很难,再学习我补充的部分对他们而言可谓难上加难。这使我认识到知识不是讲的越多越好,我的首要目标是带他们“站起来”,以后才能考虑带他们“跑”。一个好的老师不是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有多少知识,而是能够让学生学到多少知识。于是,在后来的备课中我根据每个班级的不同情况删减了部分内容,挑选了适合学生水平的内容重点准备,并且挑选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故事等吸引他们融入课堂。虽然这种备课方式可能会更复杂一些,但效果比以前更好了。备课的经历让我真正体会到了对学情进行研究的重要性。

二、 授课方式与课堂互动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课堂授课的部分是我觉得面临的最大的挑战。虽然已经在上课之前对学生情况进行了了解,但面对学生真实的课堂还是觉得准备不够。因为他们的上课状态和我的大学课堂还是有很大不同的,我从老师那学到的很多授课方式并不适用于他们。而且,00后在和老师的相处模式上和我上学时也有很大不同,他们课上会提出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问题,比如“老师你看我这个帽子怎么样”、“老师你喜欢哪个明星啊”等等。学生们好奇心重、讨厌枯燥的教学,尤其是对英语课。因此,我逐渐改变刚开始上课时不断输出知识点的方式,知识点主要限定在他们可接受的范围内,不再力求知识点的扩充、全面。课堂上将学生作为主角,增加互动。比如,把课堂分成六个组,挑选相对简单的段落让他们讨论然后上台讲解。在习题的讲解中,我会提前把困难词汇、短语、语法讲解完成,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完成题目。之后选取一位同学讲解第一题,然后由这位学生选取学号,我选取班级,从而确认下一位答题的人选。这种课堂互动,让学生迅速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同时他们又觉得自己可以像老师一样选人回答问题非常的刺激有趣,而我在选人中控制着班级的调换,也避免了学生起哄一直选同一个学生的混乱。下课的时候学生拍着胸前对我说“吓死我了,太刺激了”。从他们的课下交流中,我感受到了他们很累,但并没有厌倦的意思,我相信那时的他们是真正参与到课堂当中的。但我也知道这种授课方式也有缺点,比如有时候会拖慢课堂进度等,以后还应该不断学习不断丰富教学方式。

三、 心态变化

教师这个行业可以说是我目前的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一个行业,但一直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在看,对于教师这份工作的真正内容知之甚少。刚开始的时候,我想当然的觉得这份工作应该比较轻松,也没有很大压力。有些时候做事比较拖延,甚至渐渐的很少出现以前那种打鸡血的状态。但是看到很多同事每天忙碌的身影,以及最后取得的一个个优异的成绩,我终于发现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绝非易事,教学只是教师工作的一部分。科研、日常工作等等会一直存在于我的工作中,而这一切都必须认真对待,由不得半点马虎。渐渐的,我学会了沉淀下来,脚踏实地的去做好每一份手头的工作。有时候短时间内会遇到很多紧急事情要处理,这也教会了我事情要提前做好,未来总有未来的事要处理,不要总被事情推着走。有闲暇的时候,我逐渐减少了看手机的时间,专心看一些书或者比较有意义的视频,有时候是关于教学的,有时候是喜欢的作家的书,有时候是像《朗读者》这样的节目。因为英语作为一种文化,我们可以把生活的方方面面融入其中,成为教学素材。而学生和社会也在不断变化,也需要我们不断充电来减少和学生之间的代沟,终身学习是我们必须学会的一件事情。

两年多的教学虽然不多,但也有很多心态和方法上的变化,到目前为止我依然没有找到自己认为的最佳状态,不过我认为身为一名教师的最佳状态应该可以这么形容:冷冷清清的风风火火。当我们在做准备的时候,无论是教学还是科研都应该静下心来,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好,不要被太多的外物所干扰。但当我们真正的走上了讲台或者其他更大的舞台,我们就要最大化的迸发我们的热情,传递给世界我们准备好的内容。最后,把我送给学生的一句话也送给大家:愿你以渺小启程,以远大结束。 

李蕊

2021年6月15日


Copyright © 2019-2022 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