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文化基础部!返回主站

精品学校 精品专业

6月17日-“强化学习共提升 分享交流促成长”-王爽-教学随笔

2021,盛夏如期而至,也是同样的绿树成荫,天高云淡。去年此时,有幸成为应职院的一份子。在这里培训、磨课、走向讲台,感悟成长。

    非科班出身,步步沉淀

    作为翻译专业学生,最初的职业定位并没有将“教师”列在其中,一次偶然机会成为了导师的助教,以“教师”角色完成实习的那一年,对教师这两个字,从无感到了解。毕业之后留校任教一年,返承高中教学两年。所接触学生与自己的年龄或相差甚少,或大过一旬;教学内容与自己专业知识也有着一定差别。三年里,一边惶恐一边摸索,一边学习一边任教。以“教师”角色完成工作的那三年,对教师这两个字,从了解变为熟悉。 

    新环境报道,事事挑战 

    作为“教龄”三年的“新”老师,第一次磨课会紧张到难以入眠;第一次上课也会紧张到手心冒汗。可能大家会问,教学这么久,为什么还是这么不淡定?首先,新环境便会有新境界,接触到的领导、同事工作能力卓越,这是无形的压力,也是力求完美的动力。再者,对授课学生群体缺乏了解,心生胆怯。近百人的课堂能否控制好纪律?课堂内容是不是足够支撑90分钟?学生买不买账? 

    两次课下来,课堂气氛不活跃、部分学生不服从管理、学生掌握知识不牢靠,难以运用。这些都让我开始对这份职业,对自己产生了怀疑和否定。回到办公室,前辈同事见状耐心劝导,助我分析原因,给我合理建议。在大家的帮助指导下,我也开始反思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并尝试解决。 

    反思中总结,课堂转变 

    授课初级阶段,我的教学思维还一直停留在单纯教授知识上,想尽一切办法在有限的时间灌输学生最无限大的知识,但忽视了同一班级中学生的知识能力差别以及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心理分析。大部分学生在词汇记忆以及作业完成方面尚可;但课堂活跃度上稍有逊色,随堂应变能力相对较弱。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则从开始上课就因为难以融入学习环境而自暴自弃。此时的课堂,产生了双向“厌学”的情况,基础好的不屑于巩固,更无心于提高;基础弱的难进入角色,更谈不上学习。如此,在后续教学中,新课讲授前五分钟来回顾单词,课堂内留给学生更多时间来合作探究以及自我展示。课堂为学生创造更多张嘴说英语和动手写英语的机会,既可无形中夯实基础知识也可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让学生主动感知英语是一种交流工具而非应试工具。这里,我想用一幅图与大家分享我的“课堂转变”。 

    以我本人写作课为例: 

    大一两学期的英语写作以书信体裁为主,第一学期篇幅较短,内容与高中书信基本衔接,所以授课基本以讲授为主,学生只在朗读和翻译短句中承担任务,这段时期的课堂略显沉闷,学生对篇幅的记忆也并不牢固。到了第二学期,信函的内容侧重商务,篇幅增多,应用性更强。于是我开始转换思路。(课程安排如下图)

 

image.png

下次上课之前五分钟,我来展示例文(课前会提前书写好例文以供学生参考)并对批阅中的重点问题予以指正。课后,学习通作业展示优秀作品(评分标准:书写、内容完整性、格式规范度、语句表达准确性几方面)。一堂写作课下来,学生既完成了理论知识学习又进行了书面表达练习;既锻炼了自身英语技能又参与了小组合作式探究学习,课堂不再沉闷无趣,知识也变得不再只是书本上的一行行“呆呆”的文字。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学生的反馈是检验教学最好的一面镜子。小组探究式的写作课,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在活动中根据自身水平完成任务并加深知识记忆进而灵活运用。

以“新教师”角色完成工作的这一年,对于“教师”两个字,熟悉中已经略带一丝从容,但若想让这份从容一直存在甚至更加坚定,我深知仍有新知识需要填补、新挑战需要应对。教学方法“常拭常新”,我的课堂也会继续总结经验,随时代发展而变化,随学情变化而更新。

感谢大家今早来到我的分享时刻,和我一起感悟成长。


王爽

2021年6月17日


Copyright © 2019-2022 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