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文化基础部!返回主站

精品学校 精品专业

第三轮早会分享-王爽-聊聊“分享”

聊聊“分享”

思政部(文化基础部)   英语组王爽


    2021年6月17日的“教学随笔”开启了我的分享之路。第一次,通过文字,与大家分享了应职院教学工作的“初体验”;2021年9月22日,通过教学案例和亲身经历,与大家分享了“我眼中的思政”;2022年3月3日,欢迎大家如约来到我的“分享”时刻。

“分享”是指与他人分着享受、使用、行使。语出清黄六鸿《福惠全书·杂课·牙税》:“与该房分享其利。”我个人的理解,在“强化学习共提升,分享交流促成长”活动中,每日,我们更多的应该是在与大家分着“享受”,享受着生活中的见闻、所感以及它们带给我们有关教学、工作以及思想领域的更多思考。

    历时近三个学期,不同角度、不同内容的分享活动,让我发现自己的不足与差距,但对我个人而言,最大的受益应该是打开了“分享”的视野,并逐渐将“分享”融入了生活和教学。

                      师-师分享

    抛开每日晨间分享,每学期,部门会开展不同学科的“听评课”活动,听课的过程,是授课教师与大家的“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分享;评课的过程,是大家的“教学评价”分享。听评课,也就另一种形式的“教学分享”活动,通过分享,主讲教师可以听到不同角度的意见或建议,由此改进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其他听课教师则可以突破自身学科限制,从不同学科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不同的授课内容中找到与本学科的关联甚至由此拓展本学科授课内容与方向,从而提升本学科教学。以我本人为例,在蔄诗洁老师的数学课程听评课活动中,作为英语教师,对数字并不敏感,但全程下来,蔄老师紧凑的授课环节以及层层递进的授课方式启发到了我的教学,反思自身教学,与学生互动不足,还未接收大部分学生反馈即开始下一教学环节,从而导致学生掌握知识程度深浅不一,授课效果大打折扣;而且,整个过程也把自己置身学生的位置,竟然发现还理解了当堂课的方程算法,课后还咨询了蔄老师白板的多功能使用方法,这些收获如果没有“听评课”活动的教学分享,全靠自己领悟和摸索可能就需要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才能发现问题改进问题了。

image.png

                    师-生分享

    授课的过程无异于“知识技能”的分享,课堂上,教师将已有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方法分享给学生,这是我对课堂教学的最初理解,虽然教学理论和教学原则中也反复提到学生反馈和课后反思的重要性,但实际教学中,由于各种原因,对于学生的学情反馈,也就是学生“分享”给老师的课堂感受、学习掌握程度却少之又少。

    英语、数学21级开展分层教学后,按要求每2周开展一次座谈,就是这项活动,充分体现了师生互相“分享”在教学工作中的巨大作用。

    分层教学,是近两学期教研室一直在探索的课题之一。虽是在大量前期调研基础上开展,但初次尝试难免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授课内容的敲定是在暑假期间,所以9月开学之初,便随机邀请部分20级学生针对教材内容、教学形式、层级划分标准等进行初次学生调研,最后,针对学生“分享”给我们的感受,适时调整了授课内容难度及课时分配,在21级新生开课前完成了分层教学首学期全部准备工作。有幸参与第一次座谈,担任记录人。座谈中,第一次面对面与不同层次学生进行教师、授课内容、授课方式的讨论;也是第一次听到自己的学生对自己做出的或满意或不满意的评价。按专业分层后才发现系部间学生基础也存在差异,不同专业学生同一层次授课需求差异明显。于是,教研室针对不同专业的不同层次在教学方法以及授课内容方面做了细微调整,践行“以学生为中心”,力争做到让学生“学,有所获”。如此反复,经过4次座谈调研,在与学生充分交流沟通后,师生互抒己见,表达分享各自在分层教学中的感受,学生通过教师的授课分享,对课程有了基本认知,对分层有了正确理解;教师通过学生课堂反馈分享,不断调整进度,优化内容,从而保证教学效果。

image.png

    

简单的两个方面,简单的对“分享”的理解。简单地期待更多精彩的“分享”。

   感谢大家聆听~

王爽

2022年3月3日


Copyright © 2019-2022 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