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文化基础部!返回主站

精品学校 精品专业

第三轮早会分享 齐海宁 《万历十五年》浅读

《万历十五年》浅读

思政部(文化基础部) 数学组 祁海宁

各位老师:

早上好

最近在阅读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分享一点自己的读后感。

作者黄仁宇先生在《万历十五年》中将公元1587年作为切入点,在历史的脉络中延伸,从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的历史大事与人物着手,记叙了明朝中晚期的种种社会矛盾和开始走向衰败的迹象。作者指出,“这些事件,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实质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其间关系因果,恰为历史的重点”。见微知著,作者认识到,万历十五年是明朝甚至是整个中国封建社会走向灭亡的转折点,是历史的关节点。

《万历十五年》主要分为以下几方面:

一、万历皇帝:强权意志与封建礼制博弈下的失败承担者

二、大学士张居正:强势干预行政的文官集团代表

三、首辅申时行:面临“阴阳调和”两难困境的高级官僚

四、海瑞与戚继光:法制建设与军事改革的举步维艰

五、李贽:试图冲破心灵桎梏束缚的前卫思想家

六、最终的思考:谁该为大明王朝的衰落负责

这是一本关于“必然”的书,或者说这是一本关于“宿命”的书,种种的迹象表明,明朝的败亡已经无可避免,但是在1587年前后,历史给予了万历皇帝和他的朝臣们,给予了这个曾经伟大而现今臃肿的帝国几个最后的机会,如果抓住了这些机会,虽不一定能让明朝起死回生,但至少可以稍行改革,苟延残喘吧。

美国心理学家普尼克曾指出:“这是一部出色的作品,有关中国人过去和现在的许多问题,你都可以从中找到答案。”黄仁宇在书中一以贯之的观点是,帝制中国的弊病就是以道德代替法制,人们往往凭借私人关系来弥补制度之不足。这其实就是中国人讲究人情的背景所在,从这里面就可以反映出很多心理学上的探究。

黄仁宇先生向我们揭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皇帝的励精图治或者宴安耽乐,首辅的独裁或者调和,高级将军的富于创造或者习于苟安,文官的廉洁奉公或者贪污舞弊,思想家的极端进步或者绝对保守,都无法扭转时局”。

对文学感兴趣的各位,也可以读一读这本书,黄仁宇先生的文学功底不可谓不深厚。

祁海宁

4月1日


Copyright © 2019-2022 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