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职教育引入能力为主线课程体系


发布时间:2015-01-26

50个专业教学标准正在编制

  为贯彻教育部等六部门提出的“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计划”,上海正结合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职业岗位要求,组织编写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50个专业教学标准(含专门化方向)。通过“汽车运行和维修”、“市场营销”两个专业试点,形成范式,总结经验,面上推广。在上海市高级技工学校实训基地的机床旁,一名“双师型”教师正在使用应知应会融为一体的教材,向金属切削专业的学生传授着数控车床的知识和操作技术,按术语说是“在同一教学环境完成一项职业能力的教学和培训”,而之前这样的学习是在课堂和车间分别完成的。

  文化课、专业基础课、技能课,是传统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开设的“三段式”。如今,这种基本沿袭普通中学课程的惯例,正被全新的“专业教学模式”所打破。突破原来以学科为主线的课程体系,构建以职业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是上海中职教学改革的“重头戏”,而12个“专业教学标准”开发的初步完成预示着中职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有了自己的“专业谱”。

  从学科体系转向职业能力

  学科本位必须让位于能力本位。近年来,上海中职教改实施了以“专业教学标准”引领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从而使毕业的学生更具“专业”的底子。如“金融事务”专业,课程设计要求学生会商业银行第一线岗位的操作,如柜面业务处理、信用卡业务处理、后台柜员业务处理、电子联行业务处理等,以“够用、实用”为原则,力求反映实际岗位要求和工作流程,避免教学和实际脱节的缺陷,主要强调遵从职业能力的培养。

  以“专业教学标准”为导向,进行与生产实践“零距离”的教学,正成为上海中职教学的一大特色。上海石化中专采用了“项目教学法”,该校“巴斯夫班”在组织《食醋的生产》这门课的教学时,将36名学生分成9个小组,每个组都成立各自的公司模拟生产食醋。这种“项目教学法”努力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增强学生适应企业实际工作环境和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实习由消耗型变为生产型

  产教结合,让学生对职业能力的认识更为直接。

  江南造船集团职业技术学校采用校产教结合的方法,即前一年半学生在实习工场进行基本功训练;后一年半学生进入校办工厂直接参加产品制造,接受综合技能训练。在产教结合中,学生接受安全、工艺、质量、计划等综合技能训练,既提高了操作技能,又培养了生产意识和出了产品。学校实习教学由消耗型实习变为生产型实习。

  上海市交通学校的教材充分体现企业生产实践过程。汽车专业丰田、通用等专门化班的教学突出针对性、更贴近生产实际。丰田、通用等公司每年提供学校最新的汽车资料,学校根据模块式教学的实际需要加以整合,编写出更适用的校本教材,力求更贴近就业岗位群与现代化企业生产的实际需要,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与企业生产岗位实现无缝对接,就业后能快速适应社会及行业企业的发展变化。 (记者苏军) 


导航菜单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