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书记卜立新在学院2021年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21-05-09

坚持八项原则 开创教学工作新局面
—— 党委书记卜立新在学院2021年
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21年5月7日)

BB.jpg


老师们、同志们:

经过两年的办学筹备、近三年的高职办学实践,应职院基本实现了扎实起步、稳步发展的良好局面,其中教学工作的探索与实践是形成这一局面的重要基础和关键。专业建设布局成型,目标明确;校企合作观念在强化,成果在显现;师资队伍士气旺盛,不断成长;教学管理思路清晰,严谨规范;教风学风文化引领,制度强化;硬件建设满足需要,逐步完善。去年7月学院成功召开了首届教学工作会议,今天又召开会议部署2021年度教学工作,这是好的起点,今后就是要年年精研教学规划,明确全年教学工作的重点,及时传达学院教学工作的主张,引领教学工作健康快速发展。

刚才几位专业负责同志介绍了情况,讲得很好。新启同志部署了全年教学工作,我完全赞同,并希望得到有效落实。今天我代表学院党委对教学工作提出几点要求,供大家借鉴参考。去年我也做了一个发言——《确立一个中心地位  处理好十个关系》。一个中心地位就是教育教学的中心地位。处理好教学中的十个关系包括:处理好夯基固本与跨越发展的关系;处理好专业建设中稳与变的关系;处理好教学中承传与创新的关系;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处理好文化基础教学与专业教学的关系;处理好基于中高衔接贯通培养的中职与高职关系;处理好校企共育与校企共赢的关系;处理好学制教育与职业培训的关系;处理好课程建设与教材选用的关系;处理好与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的协作关系。今年我讲的题目是《坚持八项原则,开创教学工作新局面》。

一、坚持立德树人,完成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根本任务

要树立“育人为本,育德为先,政治坚定,全面发展”的育人思想,用实际行动回答好新时代的教育三问: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

首先,必须做到“让信马列的人讲马列”的要求,培养一支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制度,坚定“四个自信”的教师队伍,这是师德标准中的核心素养,决不能让政治不合格、信口开河的人上讲台,不能让不良思潮、反动言论进课堂,要让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高质量成为教师的基本功,成为评判教师教学能力水平重要指标。

其次,要加强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表了现代中国最先进的文化理念,体现了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追求的价值目标,是对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的一个总体的描绘:那时的中国,国家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人民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有这样的价值取向并为之奋斗努力的人,才是合格的中国公民。教育的现代化就是要努力培养和造就这样德才兼备、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不能只说在口头、挂在墙上,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融入学院文化,要有培育的平台和践行的环境,要有有效的措施和方法。通过教育使核心价值观扎根心里,伴随一生。

第三,让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代代承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脉、优良的基因,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基础,而且两者又一脉相承。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教书育人、立德树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大学》的儒学三纲——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三代先贤(孔孟董)发展完善的五常“仁、义、礼、智、信”应是中国最早“五育并举”,后又发展为“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廉勇耻勇”。这些传统的育人标准,与现代教育思想相结合,运用于育人实践定会形成强大的教育力量,产生良好的育人成果。

二、坚持五育并举,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这里不再讲五育并举的意义何在,只讲如何落实。智育在我国的教育中从不缺位,德育、思政教育一直提放在首位,当今时代更是得到空前的重视,我相信定会取得卓越的成就。我只讲“体、美、劳”这“三育”,我们的体艺部,我称其为“三育部”,机构批复叫体艺部,从其功能看叫“三育部”更恰当,我倒建议有机会改过来。其中体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放在了一起。虽称其“三育部”,但这“三育”岂是一个部门所能完成的,这是全校的工作,这“三育”要和德育、智育下同样的功夫,投入同样的资源才可做好。从管理部门说,教务处、学工处都有行政管理职能,三育部只是教学部门。尤其是教务处、各系要责无旁贷地把“三育”工作责任担起来,教务处作为教学行政管理部门绝不是仅仅承担智育的管理职责,系部更不只是负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之责,要将“五育”皆纳入自己管理范畴。目前体育课堂教学不错,体育竞赛也时有开展,但学生的全员运动习惯没有形成、运动技能水平还很差,不要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有文化、没体能的学生,要改革体育教学,创新健康教育方法。体育教师的责任不只是上好两节体育课,要培养有运动习惯、运动技能的终生运动者。心理健康教育只处于起步阶段,要从培养健全人格的高度确定教育目标、教育手段和方法,课堂教学、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团队训练等工作要同时展开,要培养学生乐观、积极、乐群、合作、宽容、进取、坚毅、抗压的品格,要特别关注心理问题较大的特殊学生群体,开展有效的心理疏导和帮扶。让阳光向上写在每一个孩子们的脸上,让宽容友善装在孩子们心中,让刚毅坚强融入孩子们骨子里。

美育,不仅在津承艺术设计学院、学前教育系的专业里开展,也要在全体同学中展开。我们开始了课程思政的探索,其实在各种课堂教学中也都应渗透美德教育,是不是也可以叫课程美育。语文教学中诗歌、散文及各种文学作品无不是对真善美的弘扬与赞颂,有诗词韵律的美、诵读节奏的美、文字修辞的美。实训教学也是美育的讲坛,加工操作的标准动作姿态体现着美,精美作品的制作就是在创作美,“4S”管理的整理整顿、清理清洁是保持环境的美,整齐划一的工具摆放也是一种美。如果你把美育放在心里,并刻意追求,每个学科的教学都有美的创造和展现。艺术活动、艺术社团、艺术展演、艺术创作要常年不断,要精心设计、用心组织,打造平台、创造机会。一次上台演出,一次交响乐欣赏,一个艺术爱好对孩子们有可能是终生的记忆。艺术可以净化灵魂,艺术能够滋润心田,艺术能够催人奋进,艺术能提升生活的品味。“燕山苍苍、滦水情长,黉舍魏巍、弦歌悠扬”,这是我们正在创作的校歌中想用的一句歌词,弦歌悠扬就是歌声不断,其深意就是办学很好、水平很高的意思。可见学校不能没有歌声,也就是不能没有美育。

劳动教育,是第一次正式进入教育方针,既是教育规律自身的要求,也是对当前教育存在弊端的矫正。社会合理的人才结构应是精英人才、技术人才、技能人才三者为1:10:100的关系。我们的教育出了两个问题:一是教育结构性的问题导致一线高素质劳动者的教育严重不足,高校培养的高不成低不就的人太多了,前两类人才的岗位容不下他们,技能人才的岗位他们又没有能力胜任;二是教育的因素和社会环境的因素导致了新生代鄙视劳动,害怕吃苦。看我们专业报考的情况就一目了然,这种现象必须得到改变。我院已被确定为省劳动教育试点校,承德市劳动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单位。我们既要不负使命,又要抓住机会,形成有我院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我与部分同志沟通初步提出了“123456”劳动教育方案,尚待商榷。一个宗旨:“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两大支柱:一、将劳动教育全面纳入人才培养目标;二、将劳动教育全面纳入学院质量评体系。三个面向:面向人人、面向全程、面向未来。四项措施:建一个机构,组一支队伍、定一套措施,有一批阵地。五种形式:在劳动教育课程中开展劳动教育,在专业实训实习中开展劳动教育,在校内勤工助学中开展劳动教育,在各种社会实践中开展劳动教育,在倡导品质生活中开展劳动教育。六个教育目标:尊重劳动的情感,热爱劳动的习惯,善于劳动的素养,珍惜劳动的自觉,艰苦劳动的精神,创新劳动的能力。

三、坚持高质量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高质量发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的时代要求,是创办这所学之初,津冀承领导对这所东西部协作扶品项目提出的办学目标,是原技师学院人的共同文化理念,也是新的应职院写进“十四五”规划之中的必须遵循六大原则之首。高质量发展的最终落脚点是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因此实现教学工作的高质量是最根本要求,具体体现于:专业建设的高质量,师资队伍的高质量,校企合作水平的高质量,人才培养方案的高质量,课程建设的高质量,科研能力和科研贡献社会能力的高质量,课堂教学效率的高质量,教辅部门支撑能力的高质量。更具体的还体现于:学生就业水平的高质量,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学生技能大赛、师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多获奖、拿大奖。高质量不是喊成功的,要有创先争优、追求卓越的信心决心,要有仰望天空的理想和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要凭刻苦的钻研、勤奋的努力、拼搏的精神、恒久的坚持去奋斗、去创造。要靠良好的机制、良好的氛围、良好的服务、良好的文化做支撑。我们的血脉里有追求卓越的基因,有宏伟目标的指引,有昂扬向上的队伍,相信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四、坚持以人为本,促进教师成长

不知是否正确,我从马斯洛需求理论来分析以人为本的内涵。马斯洛需求的五个层次由低到高的顺序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更大限度地满足人的这些需要。我们要关爱教师健康,关心教师生活,关注教师情感,尊重教师人格,支持教师发展。学院党政工青妇各个部门都要设身处地为教师着想,想方设法解决教师的问题,耐心细致做好教师思想工作,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师的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的需求更多的体现于个人价值的实现。教师是崇高的职业,是社会道德的引领者,人类灵魂的塑造者,知识技能的传授者,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大家都是有志于教育报国的人,“三尺讲台育桃李,一片丹心育栋梁”是我们的理想,成就这份理想不仅靠个人的拼搏,更要靠我们的应职院助力支持,给条件、给指导、给平台、给机会、给激励、给服务,让我们的教师在教书育人中体现价值的同时也实现自己的发展,这是最大的以人为本。我也相信不久的将来,一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经过艰苦的磨炼,定会完成从实习教师—普通教师—骨干教师—教学名师—一代大师的华丽蜕变。大师也称“大先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待到人人成才、名师大师辈出的时候,我们的学院成就名校的愿景也就实现了。

五、坚持改革创新,激发教学领域发展活力

着眼学院高质量发展,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政策导向、价值导向和重点导向,用改革的思维、创新的方法破难题、解新题、答要题,形成推动学院又稳又快发展。教学工作要做改革创新的引领者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改革、教法改革、课堂改革要逐渐展开,教学制度创新、科研管理创新,育人方法创新、教学手段创新等全面推进。在改革创新中除陋习、解难题、求发展、开新局。改革创新的过程是探索职业教育内在规律的过程,教学工作改革创新有三条路径,一是紧跟国家职教改革的步伐,跟着职教改革行动计划改,跟着职教提质培优行动计划改,顶层设计、自上而下的改革已是新时代的鲜明特点,我们要融得进、跟得上;二是结合学院自身需要推进改革创新,我们学院年轻,底子薄、短板多,要改革创新的方面很多,别人走在了前面的成功改革,我们要借鉴经验,尽快跟进;三是推进有我院自身特色的改革创新,找准切入点,大胆尝试、另辟蹊径,实现突破。创新的理念,正确的路径、改革的勇气,恒久的坚持,多方的支持是成功的保障。变革的时代适宜改革,有利创新,职业教育正处于大发展的历史机遇期,我们学院刚刚起步正处于积功累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期,更需要改革创新,希望教学部门统一思想、科学谋划,敢于先行先试,开辟教学工作新局面。

六、坚持服务发展,深化校企合作育人

坚持“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职业教育宗旨,坚持服务承德及更大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导向,面向社会发展需求精心选置专业,精准设定人才培养目标,努力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提升直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最根本的特点,必须深入开展,大力推进,并且应该成为我院夯实基础、形成特色的重点工作。我们要做到全市主导产业和我院相应专业完全对应、深度融合,要最大限度地与全市更多企业形成共同育人、共促发展的合作关系。同时要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和津承东西对口帮扶的战略机遇,加大在京津冀地区寻求与优势企业合作育人的力度,为校企合作培育一流人才创造有利条件。

要解放思想、创新方法、大胆尝试,开展不同方式的校企育人合作;要放下身段、主动作为,争取企业参与合作;要以先进的办学理念、优质的育人成果吸引企业愿意合作;要明白要想取之、必先予之的道理,让企业在合作育人得到实惠,实现主动与学院合作;以真心为社会服务,为企业育才的情怀,赢得企业的尊重,实现长期深度合作。

七、坚持依法治校,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八、坚持党的领导,把准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同志们,这是一所年轻的职业学院,有一支年轻的教师队伍,整个校园都荡漾着青春的气息,飞扬着青春的旋律。虽然我们经验不足、积淀不深,但年轻就是我们的优势,青春勃发、生机盎然是我们的特点。短暂的三年已有了初步的成就,未来的愿景已铺开一幅美丽的画卷,让我们拿起青春的画笔为这幅美丽的画卷增光添彩。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