巳上人茅斋
唐·杜甫
巳公茅屋下,可以赋新诗。
枕簟入林僻,茶瓜留客迟。
江莲摇白羽,天棘梦青丝。
空忝许询辈,难酬支遁词。
一、释义
1、巳上人,事迹不详,上人,指隐士。
2、簟(diàn) :竹席:晒~
3、天棘(tiān jí):即天门冬。
杨伦 笺注引《学林新编》:“‘天棘蔓青丝’,盖天门冬,亦名天棘。其苗蔓生,好缠竹木上,叶细如青丝,寺院庭槛中多植之可观。”参阅 宋 朱翌 《猗觉寮杂记》。一说天棘指杨柳。见 宋 惠洪 《冷斋夜话》。
4、忝(tiǎn):谦辞,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
5、支遁(dùn)(314~366):字道林,世称支公,亦曰林公。东晋高僧,陈留人,善草隶,好畜马。魏晋时代,玄学流行,名士清谈,蔚然成风,支遁精通老庄之说,佛学造诣也很深,他家世代崇信佛教,年曾着《圣不辩之论》《道行旨归》《学道戒》等论书,在《即色游玄论》中,他提出“即色本空”的思想,创立了般若学即色义,成为当时般若学“六家七宗”中即色宗的代表人物。
二、诗文大意
诗中描绘了巳上人居处的僻静,环境的优美,对他的品格和才学予以赞叹。
在巳公的茅屋下面,可以写出新的诗歌。枕席铺设在树林间,多么幽静;用茶果待客,长时间的把我挽留。江面上的莲花像摇动着的白色羽毛,天门冬延伸着清翠的藤蔓。我徒然忝列在像许询这样的名士中间,巳公则如同高人支遁,精深的议论让我难以酬答。
三、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原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属河南),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集为《杜工部集》,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