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文化基础部!返回主站

8月21日茶诗分享梅尧臣《答宣城张主薄遗鸦山茶次其韵》

答宣城张主薄遗鸦山茶次其韵

梅尧臣

昔观唐人诗,茶咏鸦山嘉。

鸦衔茶子生,遂同山名鸦。

重以初枪旗,采之穿烟霞。

江南虽盛产,处处无此茶。

纤嫩如雀舌,煎烹比露芽。

竞收青篛焙,不重漉酒纱。

顾渚亦颇近,蒙顶来以遐。

双井鹰掇爪,建溪春剥葩。

日铸弄香美,天目犹稻麻。

吴人与越人,各各相斗夸。

传买费金帛,爱贪无夷华。

甘苦不一致,精粗还有差。

至珍非贵多,为赠勿言些。

如何烦县僚,忽遗及我家。

雪贮双砂罂,诗琢无玉瑕。

文字搜怪奇,难於抱长蛇。

明珠满纸上,剩畜不为奢。

玩久手生胝,窥久眼生花。

尝闻茗消肉,应亦可破瘕。

饮啜气觉清,赏重叹复嗟。

叹嗟既不足,吟诵又岂加。

我今实强为,君莫笑我耶。

一、解释

1.梅尧臣是宣城人,鸦山茶乃其家乡所产。

2.“鸦衔茶子生,遂同山名鸦。”讲的是鸦山茶的传说以及名称的由来。相传鸦衔着茶籽飞过,茶籽落地而生长繁育,是为鸦山茶。

3. 青篛焙:青篛是柔软的青浦草,宋代造茶时先将鲜叶芽洗净,杵舂后研成膏状,制成饼形,用青蒻叶包裹后放入茶焙之中以文火满满焙干,以育茶香,这就是诗中所说的“青篛焙”。

4. 漉酒纱:指纱制的滤酒器或滤水器,一般称“漉水囊”,《茶经》便记载有这一器具,是煎茶时洁净水质时使用的工具。不过此诗中所说的“漉酒纱”也许是指榨茶去膏时用以包裹茶黄之用具。据《北苑别录》榨茶条载“茶既熟,谓之茶黄。须淋数过(欲其冷也),方上小榨以去其水。又入大榨出其膏,先是包以布帛,束以竹皮,然后入大榨压之……”诗中的“漉酒纱”是否相当于《北苑别录》中“包以布帛”的布帛呢?那样的话,“不重漉酒纱”一句也许是指鸦山茶在制作中并不是很重视榨茶去膏,正如《北苑别录》中所说的“盖建茶味远力厚,非江茶之比。江茶畏沈其膏,建茶唯恐其膏之不尽,膏不尽,则色位重浊矣。”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不重漉酒纱”也是指制茶,不过这一推论尚有待考证。——赵方任《唐宋茶诗辑注》

罂(yīng):小口大肚的瓶子。

二、评析

先写鸦山茶,称其“纤嫩如雀舌,煎烹比露芽”,其茶味之美可与顾渚、蒙顶、双井、建溪、天目等名茶比肩,而其名则缘于鸦山,因鸦衔茶子而生,虽江南盛产,却“处处无此茶”;次评吴越人的斗茶之习,末写诗茶之缘在于“饮啜气觉清,赏重叹复嗟。叹嗟既不足,吟诵又岂加”,是饮茶后的兴致所致。而我自己则勉强为之,请君莫嘲笑。此乃谦虚之词也。


Copyright © 2019-2023 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