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井茶
欧阳修
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凤爪。
穷腊不寒春气早,双井芽生先百草。
白毛囊以红碧纱,十斤茶养一两芽。
长安富贵五侯家,一啜犹须三月夸。
宝云日注非不精,争新弃旧世人情。
岂知君子有常德,至宝不随时变易。
君不见建溪龙凤团,不改旧时香味色。
一、释义
双井茶:古代茶名,产于黄庭坚的老家分宁县(今江西修水)的双井。《避暑录话》记载:“元祐间,鲁直(黄庭坚字)力推赏于京师,族人交致之,然岁仅得一二斤。”说明了这种茶的稀有珍贵。
宝云:古代茶名,龙井茶中的一种,因产于杭州葛岭附近宝云山而得名。
日注:亦作日铸,又名日铸雪芽,产于今浙江绍兴会稽山日铸岭。该茶历史悠久,自宋朝起,即已被列为贡品,极负盛名,欧阳修曾誉之为“两浙第一”。
建溪龙凤团:指产于福建建溪的上贡的团茶“龙团凤饼”。
二、评析
欧阳修对饮茶兴致很高,因此留下了一些描述茶的诗歌,《双井茶》即其中之一。诗中盛赞双井茶“一啜犹须三月夸”的优异品质。并表达了对那种“不改旧时香味色”的君子风度的赞赏。
三、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自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今江西省吉安)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