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文化基础部!返回主站

1月25日茶诗分享邓肃《道原惠茗以长句报谢》

《道原惠茗以长句报谢》

邓肃

太丘官清百物无,青衫半作蕉叶枯。

尚念故人家四壁,原春雪随双鱼。

榴火雨余烘满院,宿酒攻人剧刀箭。

李白起仙人掌,卢仝欣睹谏议面。

瓶笙已作鱼眼从,杨花傍碾轻随风。

击拂共看三昧手,白云洞中腾玉龙。

堆胸磊块一浇散,乘风便欲款天汉。

却怜世上不偕来,为借干将诛赵赞。

一、解释

百物:犹万物。亦指各种货物。

太丘官清:太丘,古地名。今属河南省。《后汉书》卷62《陈寔传》记载,东汉名士陈寔,曾任太丘长,勤政清廉,修德清静,百姓以安,人称为“陈太丘”。

寔(shí):通“是”。此,这。通“实”。确实;实在。通“置”。放置 。

家四壁:即用司马相如“家徒四壁”典故,以示故友之清廉贫穷。

双鱼:指代书信。《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李白起瞰仙人掌,卢仝欣睹谏议面”:李白与卢仝在分别接到侄子与孟谏议赠茶后撰写了《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和《走笔谢孟谏议新茶》。

瓶笙(píng shēng):古时以瓶煎茶,微沸时发音如吹笙,故称。

三昧:佛教名词术语,是佛教修行方法之一,即止息杂念,心地专注于一境,正受所观之法,以保持心态平衡,不昏沉,不紊乱。此种状态,谓之“三昧”。后泛指在某方面造诣精湛,能把握事物秘诀和要义妙理者,为“得其三昧”。

三昧手:指点茶技艺高超。据说,点茶三昧手最古源于古人对点茶高手南屏谦师的赞誉。净慈寺谦师点茶,技法娴熟高超,不少诗人对谦师倍加赞誉。苏东坡第二次到杭州任知州时,西湖南山净慈寺的南屏谦师亲自为他点茶。苏东坡欣赏了谦师高超的点茶技法,品饮了谦师亲手点的茶汤,果真非同一般。于是当场做诗一首,题名《送南屏谦师》,诗曰:道人晓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手。忽惊午盏兔毫斑,打作春瓮鹅儿酒。其实,苏东坡不但知茶理,懂茶功,还是一位点茶高手,但对谦师点茶技艺,还是佩服不已,足见谦师点茶技艺之高。事隔几年之后,苏东坡又作《又赠老谦》诗:泻汤旧得茶三昧,觅句近窥诗一斑。从此,“三昧手”就成了点茶技艺高超的代名词。

天汉 (tiān hàn):天河。古时指银河。《诗·小雅·大东》:“维天有汉,监亦有光。” 毛传:“汉,天河也。

干将:春秋时吴人干将,为吴王铸造宝剑,名曰“干将”“莫邪”。

赵赞:宋并州人,性险恶辩给,好言利害。太宗时为供奉,专钩校三司簿。令赵赞自选吏十数人为耳目,专伺中书、枢密及三司事。乘间密告,帝以为忠,授西京作坊副使。会上元节,京城张灯结彩。帝以上清宫成临幸,赵赞邀其党携妓乐登宫中玉皇阁。帝大怒,配隶房州,赐死于道(《宋史》卷470“列传”229《佞幸》有传)。

辩给 (biàn jǐ):有口才、善辩论。泛指雄辩。

《韩非子·难言》:“ 捷敏辩给,繁於文采,则见以为史。” 三国魏嵇康 《琴赋》:“ 惠施以之辩给, 万石以之訥慎。”《北史·高构传》:“﹝ 高构 ﹞性滑稽多智,辩给过人,好读书,工吏事。”《新唐书·逆臣传下·黄巢》:“﹝ 黄巢 ﹞善击剑骑射,稍通书记,辩给,喜养亡命。”宋司马光 《论选举状》:“若不能记注疏本意,但以己见穿凿,不合正道,虽文辞辩给,亦降为不通。”一本作“ 辨给 ”。

二、简评

此诗为报谢道原惠茗而作。先写“宿酒攻人剧刀箭”,再写茶功之“堆胸磊块一浇散,乘风便欲款天汉”。诗中对道原惠茗之报谢,蕴藏在作者对古今人事清廉品德的赞颂和对佞幸之徒的鞭笞之中。

三、作者简介

邓肃(1091~1132),字志宏,南剑沙县(今属福建)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六年,卒于宋高宗绍兴二年,年四十二岁。少警敏能文,善谈论。会李纲罢相,上疏争之,干执政怒,罢归居家,绍兴二年(1132年)五月,携母避寇福唐(今福清),五月初九病逝,年仅41岁,归葬于邓墩。肃著有《栟榈集》三十卷,《挥尘后录》传于世。《闽沙邓氏族谱》载:邓肃,字志宏,父祖谷,长子邓普,字寰宇,次子邓慈。


Copyright © 2019-2023 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