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怀》
释净端
晦迹归岩坞,僻居人到稀。
披衣眠静榻,策杖绕荆扉。
远谢名兼利,能忘是与非。
松风祛暑薄,山月照萤微。
烹茗满瓯雪,掬泉半湿衣。
穷通云意密,终与世人违。
一、解释
晦(huì)迹:把自己的形迹隐藏起来:晦迹山林。晦,1.农历每月的末一天,朔日的前一天:晦朔。2.光线不明,昏暗。3.隐晦、含蓄。
坞(wù):1.用于防守的小堡。2.四面高中间低的山地。3.四面如屏中间种植花木的地方。4、四面高而挡风的建筑。
策杖:拄杖:策杖而归。
荆扉:柴门。
松风:1.松林之风。 2.古琴曲《风入松》的别称。三国魏嵇康曾作古琴曲《风入松》。 3.指茶。
烹茗:煮茶或沏茶。
瓯雪:形容茶煮沸时瓯中泛起的雪白乳花。
穷通:1.困厄与显达。 2.谓干涸与流通。 3.谓阻隔与通畅。
世人:1.世间的人;一般的人。 2.指未出家的世俗之人,与“僧侣”相对。
二、简评
此诗为僧人净端内心的抒发。“晦迹归岩坞,僻居人到稀。披衣眠静榻,策杖绕荆扉。”写自己隐迹山林,可披衣静坐床榻,可拄杖在柴门踱步。“远谢名兼利,能忘是与非。松风祛暑薄,山月照萤微。”写淡泊名利,才能远离是非,静下心来,享受松风阵阵,驱散暑热;抬头看山月郎朗,低头看地上相映萤火虫光。“烹茗满瓯雪,掬泉半湿衣。穷通云意密,终与世人违。”写可以点茶,享受满瓯雪,可以手捧泉水,衣湿不顾,凡此种种,不与世人同。
三、作者简介
释净端(一○三二~一一○三),俗姓邱,字表明,归安(今浙江吴兴)人。肄业吴山解空讲院,顿契心法,乃从仁岳法师受公《楞严》要旨。参宝觉齐岳禅师得悟。见弄狮子者,丛林号为端师子,自号安闲和尚。徽宗崇宁二年趺坐而化,年七十二。有《吴山集》,已佚。事见《禅林僧宝传》卷一九、《罗湖野录》卷一、清光绪《归安县志》卷四三、《吴兴诗存》卷一四。今录诗四十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