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随着高职教育广泛推广课程改革,许多专业课程教学得到了明显的改进,但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类课改大多陷入了误区,例如脱离幼师实际、对实践能力培养重视程度不够、对于技能的把握针对性不强,培养的出来的学生在幼儿园实习时出现虽然可以完成教学任务但技能弱,音乐素养一般,课堂形式化严重,因此加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的教学改革也就迫在眉睫。
学前教育音乐类课程分三大模块,分别为技能类、教学法类、音乐审美类,对应的课程分别为技能类:声乐基础与儿歌演唱、钢琴基础与儿歌弹唱;教学类: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学前儿童音乐教学法;音乐审美类:音乐鉴赏。(现在的课标,以后怎么改,在学时上等等,对标专业标准和认证标准)
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音乐对幼儿具有培养美、感悟美和创造美的作用。这就要求作为幼师,不仅要具有过硬的音乐技能,还必须具备传道受业解惑的能力,带领幼儿进入音乐之门,去感悟、体会和创造音乐之美。即技能方面与教学方面并重。
一、分层实施教学
音乐课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课程,它的教学受到学生人数、场地以及设施的限制,面对几十人的学生全面实施教学,难免出现顾此失彼的局面,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将学生分工明细, 分层来实施。如在教授声乐课时, 指导学生分成发声与歌曲两个层次训练。这必须导致的是一部分学生有机会来训练, 一部分学生是只有当听众。如果教师不能充分利用这部分当听众休息的时间, 就会让他们流于形式, 学习的整体效率不高, 就会失去分层教学的意义。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分层教学, 给这部分听众布置听课任务, 让他们认为听众也是有任务的听众, 观察别的学生, 要听出不足的地方, 发展不足的音符, 观察教师的授课方式与表演技巧, 对比自己的不足, 让他们也讲出来, 分享给大家, 要求学生做好笔记, 一起参与讨论, 这样的分层教学才达到实效增加了练习与辅导的空间。
分层教学中, 教师要合理地设计好教学方案, 给不同的学生相同的任务, 每个学生都经过不同的层次, 但总体任务是一样的, 只是时间分配在不同的空间。教学设计的问题要简而精, 既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 也易让学生有机会表演。如学习同一支歌曲时,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要求,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容易作答。活学、活用, 给学生极大的发言权, 让学生做到敢想、敢问、会想、会问, 成为音乐教学课堂中的主体,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与学习的兴趣。
二、灵活教学方式
根据行业发展需求以及“产出导向”,不同类别的课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综上所述, 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中音乐课程实施有效的教学改革, 创新教学方式, 实施分层次教学, 改善师生的关系, 教师从讲台上走进学生, 能极大地培养学生的自觉性与学习的兴趣, 既丰富了教学的内容, 又实现音乐课程教学目标, 为他们极早地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音乐教师提供了教学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