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项简介
大赛主要面向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等相关专业,和机电设备类、机械设计制造类等相关专业的高职高专学生。竞赛内容涉及智能制造领域中的PLC、触摸屏、伺服、变频器及工业网络等技术的应用,以企业真实的工程项目作为竞赛赛题,以工业企业的工程标准作为考核评分指标,全面锻炼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系统思维。
一、竞赛目的
为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跟职业教育发展步伐,增强校企合作共同育人,引领专业与产业、学校与企业、课程设置与职业岗位的深度衔接,促进电气专业群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的提升,全面提高电气专业群的教学质量。
二、竞赛组织机构
1.领导小组
组 长:齐付普
副组长:纪洪奎 李占超
成员:刘克桓 林连宗 张鹏
2.竞赛小组
组长:刘克桓
成员:林连宗 张鹏
三、参赛对象
大赛主要面向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等相关专业,和机电设备类、机械设计制造类等相关专业的高职高专学生。
四、竞赛组织流程
(一)竞赛内容及要求
1.竞赛内容
本次大赛分“理论考试+技能操作”两项:覆盖维修电工基本技能、PLC应用技术、电工测量与仪表等众多专业知识和专业核心技能,同时考核参赛选手工作效率、质量意识、安全意识、节能环保意识和规范操作等职业素养。
2.竞赛时间
本次大赛分“理论考试+技能操作”两项:覆盖维修电工基本技能、PLC应用技术、电工测量与仪表等众多专业知识和专业核心技能,同时考核参赛选手工作效率、质量意识、安全意识、节能环保意识和规范操作等职业素养。
1)理论考试(占比30%)
参考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维修电工职业技能鉴定指导用书(初级、中级、高级),考试方式为笔试,时间为60分钟。
2)技能操作(占比70%)
各参赛队按照竞赛任务书的要求,在持续不间断的2个小时内完成工作任务。
比赛采用技能实践的形式进行,竞赛选手以小组的形式在YL-158G现代电气控制系统实训装置完成比赛,具体任务如下:
(1)系统组成:
混料罐系统,该系统由以下电气控制回路组成:进料泵1由电机M1驱动(M1为三相异步电机,只进行单向正转)。进料泵由电机M2驱动(由变频器进行多段速控制,变频器参数设置为第一段10HZ,第二段30,第三段40HZ,第四段50HZ,加速时间1.2秒,减速时间0.5秒)。出料泵由电机M3驱动(带速度继电器,只进行单向正转)。混料泵由电机M4驱动(M4为双速电机,需要考虑过载、联锁保护)。
(2)调试模式
触摸屏进入调试画面后指示灯HL1,HL2以0.5HZ闪亮,等待电机调试。通过选择按下“选择调试按钮”,可依次选择需要调试的电机M1-M5,对应电机指示灯亮,HL1,HL2停止闪烁。按下调试启动SB1按钮,选中的电机进行调试运行。每个电机调试完成后,对应的指示等熄灭。
1)M1调试过程
按下SB1,M1启动运行,6秒后停止,M1调试过程,HL1长亮。
2)M2调试过程
按下SB1,M2以10HZ启动,再按下SB1按钮,M2以30HZ运行,按下SB2,M2停止。M2电机调试过程中,HL1以亮2秒灭1秒的周期闪烁。
3)M3调试过程
按下SB1,M3启动运行,3秒后停止,3秒后有自动启动,按此周期反复运行,可随时按下SB2停止。M3调试过程,HL2长亮。
4)M4调试过程
按下SB1,M4启动运行,低速运行4秒后停止,再次按下启动SB1后,高速运行6秒停止。M4调试过程,HL2亮2秒灭1秒闪烁。
3.命题与裁判
表1:赛项命题教师
项目名称 | 命题人员名单 | 备 注 |
“亚龙杯”现代电气控制系统竞赛 | 林连宗、刘克桓、车建峰、郑俊观、张勇跃 |
表2:赛项裁判
项目名称 | 裁判人员名单 | 备 注 |
“亚龙杯”现代电气控制系统竞赛 | 智能制造系机电专业群教师 |
(三)竞赛场地与设施(工具)
1.竞赛场地
地点:电气楼9-202
2.竞赛设施设备(工具)
设备名称 | 规格型号 | 数量 | 备注 |
YL-158G | 15 |
五、竞赛奖励办法
1.比赛奖项设置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分别占参赛选手总数的5%、10%和20%
2.对比赛中获奖的选手进行物质奖励,颁发荣誉证书,举办专题宣传栏进行宣传表彰。
3.评选优秀指导教师。
六、竞赛规则(评分细则)
(一)竞赛规则
1.严格遵守技能竞赛规则、技能竞赛纪律,尊重裁判和赛场工作人员,自觉维护赛场秩序,听从工作人员的指挥。
2.参赛选手须按各相关专业竞赛的通知要求,准时到达比赛场地等候,逾期不到者按自动弃权处理。
3.参赛选手进入比赛场地,须佩带鞋套。
(二)注意事项
1.不可以使用任何通讯工具,可以携带书籍、参考资料。
2.竞赛过程中不准互相交谈,不得擅自离开赛场。
3.竞赛完成后必须按裁判要求迅速离开赛场,不得在赛场内滞留。
4.到达竞赛结束时间,应立即停止绘图,不得拖延竞赛时间。
(三)裁判依据与评分标准
参照国家《维修电工》职业技能标准要求,依据选手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况,按照竞赛标准进行评分,评价方式采用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工艺评价与功能评价相结合,能力评价与职业素养评价相结合。
评 分 表
姓名 班级
序 号 | 鉴定 范围 | 评定 项 目 | 配 分 | 得分 | 总 分 |
1 | 系统硬件 | 系统布置连接 | 10 | ||
2 | 上电测试 | 10 | |||
3 | 变频器、伺服参数 | 10 | |||
4 | 通信测试 | 12 | |||
5 | M1-M5调试 | M1功能调试 | 12 | ||
6 | M2功能调试 | 12 | |||
7 | M3功能调试 | 12 | |||
8 | M4功能调试 | 12 | |||
9 | |||||
10 | 指示灯(每个灯的状态2分) | 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