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尧: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发布时间:2015-01-25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办好让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必须坚持和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

    1.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教育关系着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未来,关系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教育工作而言,就是要加快培养各类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作出更多的知识贡献;就是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教育需求,保证人民群众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

  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它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性人才、解放和提高生产力的责任;承担着传播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责任;承担着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促进劳动就业的责任。职业教育与经济建设、劳动就业联系最紧密最直接,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关系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关系着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落实。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党中央、国务院确定了科教兴国战略,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经过职业教育工作者的艰苦努力,我国的职业教育有了很大发展,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以高中阶段教育为重点,初等、中等、高等相衔接,职业学校教育与各种形式的培训并举,又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教育体系框架。据统计,2002年,我国的初等职业学校有984所,年招生数为30万人,在校生数为83万人;中等职业学校有16300多所,年招生数为470万人,在校生数为1197万人;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学校有568所,年招生数为72万人,在校生数为161万人。同时,各种形式的培训蓬勃发展,目前接受各种形式培训的城乡劳动者年均1亿多人次。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里,职业学校为国家培养了5000多万名毕业生,接受各种形式培训的城乡劳动者达13亿人次。

  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一方面优化了教育结构,特别是改变了中等教育结构不合理的状况,促进了整个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极大地提高了城乡广大新增劳动力和在岗人员的综合素质,尤其是他们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从业能力,满足了经济建设对各类实用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需要,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实践证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加快人力资源开发、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必然要求,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2.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快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步伐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职业教育难得的发展机遇期。职业教育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性人才的要求,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在职业教育工作中,如何坚持和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如何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呢?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职业教育工作要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创新求发展,以就业为导向,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适应解决“三农”问题的需要,进一步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技能培训。

  党的十六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首先,要认真组织实施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目前,全国7.3亿劳动力中有4.8亿在农村,其中有1.5亿富余劳动力;每年有近800万初、高中毕业生没有进入高一级学校,其中约有600万在农村。有序地转移农村劳动力是实现工业化和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农民的文化技术素质偏低是当前影响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关键因素。为此,要依托现有中等职业学校和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建设一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力转移前培训。

  其次,要充分发挥和利用东部地区和城市的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及就业优势,扩大向西部地区和农村的招生规模,促进职业教育地区间的联合招生、合作办学、分段培养。这项工作必须坚持以就业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努力实行按需招生、订单式培养,这有利于促进西部、农村学生通过接受职业教育实现转移就业,满足东部地区和城市对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也有利于促进西部、农村职业教育扩大规模和提高质量,逐步形成东部和西部、城市和农村共同发展的新机制。

  第三,要确定一批城市职业学校和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对进城务工人员开展教育培训,包括学历教育、证书培训和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可以采取开设夜校、周末学校等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采用学分制等弹性学习制度,便于务工人员半工半读,分阶段完成学业。

  (二)适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需要,加速培养生产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能型紧缺人才。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强调要振兴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我国产业工人的整体文化素质不高,如:以制造业、建筑业为主的第二产业从业人员人均受教育年限为9.4年,相当于初中水平。其中初中教育水平的人员超过50%,大专及以上仅为6%。我国要成为世界加工厂、制造业中心,必须加快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性人才的培养。

  根据劳动力市场技能型人才的紧缺状况和相关行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目前教育部已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优先确定以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护理等专业领域为重点,在全国确定一批实施该工程的中等和高等职业院校,与对口行业和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培养培训基地,按照企业用人“订单”和市场需求进行人才培养培训,共同培养培训社会急需的技能型人才。同时,各地也应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就业需要,加快培养地方技能型紧缺人才。

  (三)适应就业形势变化,切实加强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和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服务工作。

  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就业是民生之本,职业教育就其本质而言,是为就业服务的教育。职业教育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是实现职业教育服务就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也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在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形势下,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领导,教育、劳动部门要加强协作,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特别是行业、企业的作用。要在全社会逐步实施严格的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制度,要采取有力措施,使职业学校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相衔接,教学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相沟通。使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也取得一门或几门职业资格证书。要进一步密切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的联系,加强职业学校的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建立职业学校人才就业市场。通过举办供需见面会、人才洽谈会、开辟网上就业渠道、建立职业学校人才就业市场等形式,努力做好学生就业和创业服务工作。“只有出口畅,才能进口旺”,只有适应就业需要,职业教育才有希望取得更大发展。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88%,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60%,今后要把毕业生的就业率作为考核职业学校的重要指标。同时,各类职业学校要针对当地下岗职工再就业需要,积极开展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四)适应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需要,大力推进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党的十六大明确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列为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并强调要“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这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也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我国教育事业经过长期奋斗,现在已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初步形成了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的体系框架,继续教育、网络教育、社区教育等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也取得了长足发展,高等教育开始跨入大众化阶段。这些,为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必要基础。

  今后,要积极实行更加开放、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继续推进学历教育与培训结合,全日制与部分时间制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结合,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自学考试的作用,促进各类教育的衔接与沟通,逐步形成以各种学习型组织为基础的较为完善的终身学习网络,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多样化需求。为加强终身教育的法律法规建设,现在已着手研究制定《终身学习法》,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化社会提供法律保障。

  (五)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改革。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存在多头管理、政出多门和分散办学、重复设置的现象,要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逐步“建立和完善在国务院领导下,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逐步“形成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进一步扩大职业学校办学自主权,增强职业学校的办学活力,逐步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适应的职业教育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教育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大力推动公办学校重组,大力扶持民办职业教育发展,支持民营企业举办职业学校,鼓励在公办学校中引进民办机制。优先鼓励职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在政府增加职业教育经费的同时,积极鼓励社会各方面增加职业教育经费投入,逐步形成多渠道筹措职业教育经费的新体制。

  (六)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

  扩大职业教育规模,做大职业教育,首先必须提高质量,做强职业教育。要进一步调整职业学校布局结构,扩大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努力建设一批规模较大、质量较高的骨干示范学校,力争经过努力,到2007年,使省级以上骨干示范职业学校达到5000所,在校生占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数的60%左右。要根据经济结构调整和劳动力市场的需要,进一步调整专业结构,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相关专业。要加强课程开发和教材建设,加强教学实习实验基地建设,注重学生技能培养。重视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目前已依托高等院校建立了54个国家重点建设的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示范基地,依托企业建立了6个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各省市也建立了200多个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今后要充分利用这些基地加强骨干教师和校长的培训。建立职业学校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交流制度,造就“双师型”教师队伍。

    3.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真务实,狠抓落实

  2002年7月,国务院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作出了《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3年9月,国务院又召开了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会议与《决定》为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绘制了蓝图。可以说,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已经明确,现在关健是要狠抓落实。

  我们一定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振奋精神,求真务实,扎实工作,努力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职业教育,开创新时期职业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导航菜单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