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学生就业指导全程化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推动学院就业工作,打造招生就业培养联运体系,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促进学生职业发展,培养输送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的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学院研究制定了全程性、个性化、分阶段的学生就业指导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精准化服务为宗旨,以高质量就业为导向,立足市场对人才的现实需求,按照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专业素质教育和技能培养与就业指导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学院教学计划,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分阶段、分年级对学生进行就业培养指导全程化的设计和辅导,构建就业育人新格局,帮助学生充分认知自我,了解市场,及早培养职业素质内涵。
二、主要任务
通过全程化就业指导与教育使学生们不断增强就业意识,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调适好择业心态,适时把握自己的择业期望值,明确岗位定位,帮助毕业生选择适合自身发展条件的职业岗位,实现高标准立业、高质量就业、高水平创业的“三高”工作标准。
三、组织机构
学院成立学生就业指导全程化工作委员会,各系(部)要逐级建立此项工作领导机构,确定并适时调整、细化学生就业指导全程化的内容,推动工作的深化落实。
主 任:卜立新 王兴华
副 主 任:刘俐宏 王亚茹 张新启 王海鹏 侯鸿昌
杨立军 姜文焕
成 员:齐世杰 杨坤杰 孙向龙 田毅红 王振兴
叶建军 齐富普 王占亮 郭晓薇 赵 民 杨春晖 李思扬 杨荣辉 辛天德 盛立强 李海峰 陈万军 蔡占东 隋 强 李春雷 杨苍芝 姜 昆
四、实施内容
就业指导全程化的实施内容主要有:职业生涯设计指导、学业指导、择业指导、创业指导和心理健康指导。
(一)职业生涯设计指导
主要是帮助学生在对自己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二)学业指导
教育学生充分认识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在求职就业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自觉地将就业压力转化为在校期间的学习动力,根据专业人才规格的要求,努力学习知识,锻炼能力,培养素质,为将来走上职业岗位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择业指导
以适合学生的要求为目的,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与政策,了解用人单位的实际状况,提供有关面试技巧、就业信息,倡导不怕吃苦的奉献精神以及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按照企业的录用标准,根据学生的求职意向开展有针对性地就业指导,建立以校友为主的就业需求信息库、并利用网络就业信息,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和就业信息服务。
(四)创业指导
对那些有创业潜质和条件的学生,进行创业培训,提供创业政策、市场论证、运作实务等方面的咨询和帮助。
(五)心理健康指导
主要是求职心理调适与辅导,帮助学生正确看待职场,客观评价自我、乐纳自我、做好走向职场的心理准备。同时,调适和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和焦灼情绪,培养学生勇于挑战的竞争意识。
五、实施步骤
全程化的就业教育与指导实施情况要求如下。高职学生:按着以下附表具体安排实施。中职学生:3+2学生只实施一和二年级内容;就业班级学生按附表实施。
一年级:一年级把就业指导与国防教育、入学教育、校规校纪教育、专业介绍相结合,侧重专业感知和职业生涯设计,帮助学生确立职业理想、奋斗目标,并在年级辅导员和从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关人员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设计出自己的职业生涯。并以此为目标开展职业素质训练等。
二年级:二年级第一学期侧重培养学生勇于挑战的竞争意识、积极冷静的情感心理和顽强坚定自信心。通过学业指导(专业指导),让学生了解实现职业目标应该具备的各种素质和能力,着重加强专业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以及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自身能力。
第二学期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基本求职就业的技巧和礼仪,招生就业办公室成员和就业指导小组成员给学生进行就业形势、就业政策介绍和分析,让学生总体了解国家就业市场的供需状况,帮助学生把就业期望值与社会可以提供的岗位实际相结合,促使学生形成符合市场需求的职业目标。
三年级:三年级的第一学期,主要围绕学生个人职业倾向,努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择业技巧训练、诚信教育、自荐书的设计与包装;同时,请用人单位的资深专家或优秀毕业生给学生进行企业文化和企业核心价值观方面的讲授和辅导,让学生懂得只有员工的行为符合企业文化提倡的核心价值观,才能为自己赢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二学期,这一时期就业指导主要是针对未就业或考学未升学的学生进行的个别指导。指导教师主要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身的条件和不足,帮助学生重新定位岗位目标,为学生联系用人单位,推荐就业。为那些有创业潜质和条件的学生,提供政策咨询和运作方面的指导。如筹建小公司先要办理哪些手续,选好哪些岗位人员,前期如何运营等。
后续:(就业指导的延续)定期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进行回访,及时了解毕业生的岗位适应情况和用人单位的要求,对岗位适应能力较差的学生,进行重点指导。并完成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调查报告与分析,每周及时进行就业岗位数据统计和上报。
自下而上逐级总结,就业指导教师将本人所带指导对象的就业指导实施情况、就业情况、就业指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总结,总结材料交系就业指导小组;系就业指导小组,根据各专业的就业情况,结合毕业生追踪调查和用人单位调查等,完成本系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与分析,交招生就业办公室;招生就业办公室汇总各系的就业情况,完成学院就业工作的整体总结,并根据用人单位反馈信息对下一轮的专业设置、结构调整、课程优化提出意见和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就业指导全程化实施
六、具体安排(附表)
年级 | 学期 | 内容 | 负责部门 (人员) | 备注 |
一 年 级 | 第一 学期 | 职业生涯教育 职业道德 | 思政课老师 就业指导教师 | 开展职业生涯课程,让学生学会规划人生,学会做人、做事。 |
第二 学期 | 职业生涯教育 | 专业教师 辅导员 就业指导教师 | 开展职业生涯课程、组织职业生涯设计大赛。 | |
二 年 级 | 第一 学期 | 心理健康教育 就业指导 | 心理教师 就业指导教师 | 培养学生勇于挑战的竞争意识、积 极冷静的情感心理和顽强坚定的自信心。 |
第二 学期 | 就业指导 | 就业指导教师 | 让学生掌握基本求职就业技巧和礼仪;通过系列讲座,积累面试等实战经验。 | |
三 年 级 | 第一 学期 | 就业指导讲座 企业领导和优秀毕业生讲座 岗前教育 | 招生就业办 系部领导 院领导 | 让学生了解全国劳务和人才市场的状况,通过企业人资领导、优秀毕业生等讲座,树立正确就业观。 |
第二 学期 | 对实习学生升学指导和二次就业、创业指导 | 辅导员 就业指导教师 | 对未升上学和企业有变化的毕业生进行再分配,鼓励有能力的学生创业。 | |
后 续 | 毕业后 | 毕业生追踪调查、企业对毕业生评价调查 | 院领导 招生就业办 教务处 系领导 专业教师等学院有关部门 | 制定来年招生专业计划,修改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教学指导意见;了解毕业生岗位适应性和企业对毕业生的工作评价,为改进教学、优化课程设置提供依据。 |
七、实施要求
(一)高度重视,周密部署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事关社会稳定和政治安全,事关学校建设发展,事关毕业生及其家庭切身利益,一定要提高政治站位,将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责任扛在肩上。各系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性,从国之大责、教育的使命担当、保民生、促发展等多角度,周密部署,严格落实;各系就业指导教师、“两课”教师、教学干事与学管干事、辅导员、专业教师密切配合;各系老师全员参与,按照分类指导原则,认真做好学生就业指导全程化工作。
(二)健全队伍,完善制度
建立健全就业指导全程化指导体系和指导教师队伍,构建就业指导全程化工作体系,逐步完善各项考评机制,系部建立和完善全程性、个性化、并与专业相结合的就业指导体系,积极推动工作的开展和深入实施;建设具有较强的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专业知识、能够熟悉职业指导、心理学、咨询学、教育学、国家的就业创业政策、法规和程序、对各专业就业方向有一定了解的师资队伍,定期开展培训、教学比赛、学习研讨、企业调研等,不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三)抓好关键,改革创新
进一步强化工作重点,明确工作方向,做足工作准备,在变中求稳,在稳中求进,确保就业指导工作整体水平不断提高。紧抓招生就业培养的关键环节,结合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突破重点难点问题,积极改革和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完善就业评价机制,拓展就业渠道,强化服务引领,全力推进学生招生就业培养联动机制,真正为社会培养适应需求和发展的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
(四)强化意识,优化服务
创新服务体系,结合不断变化的就业形势和学生特点,提升就业指导服务水平和工作质量,确保在就业帮扶上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掉队。强化“规矩意识”,遵守招生就业培养的工作纪律,用以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善抓的巧劲、常抓的韧劲,推动学院学生就业指导全程化工作开创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