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略避暑山庄魅力,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知行大讲堂第28期如期开讲
为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解和认识,坚定文化自信,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3月19日下午,学院第28期知行大讲堂如期开讲,本次讲座以“从避暑山庄看历史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主题,特邀原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兼避暑山庄研究中心主任赵艳玲教授主讲,为全校300余名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历史文化盛宴。讲座还吸引了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承德市委党校、承德广播电视台以及双滦文化宫等单位的相关人士到场聆听。讲座由教务处副处长李梦妍主持。
讲座中,赵教授深入浅出地介绍了避暑山庄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与文化内涵,展现了其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的独特作用。她指出,避暑山庄不仅是清朝皇家园林,更是各民族互动的重要平台。山庄的建筑融合了汉、蒙、藏等多种民族元素,体现了清代多民族国家治理的政治智慧。例如,正宫区采用紫禁城布局,融入江南园林元素,营造出清幽典雅的环境;普宁寺则融合了汉藏两种不同的建筑风格,体现了宗教内容与园林形式完美结合。赵教授通过多伦会盟、土尔扈特东归和六世班禅朝觐等历史事件,深入探讨了避暑山庄在民族互动中的重要作用,展示了各民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深度交流。学生们通过这些生动案例,深刻理解了各民族在历史进程中的相互尊重、学习与融合。
在讲座的高潮部分,赵教授结合现代文化遗产保护现状,探讨了避暑山庄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意义。她强调,避暑山庄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更是各民族团结进步的历史见证。她呼吁学生们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本次讲座的成功举办,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更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未来,学院将继续开展相关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