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文化基础部!返回主站

4月22日茶诗分享刘禹锡《西山兰若试茶歌》

西山兰若试茶歌

刘禹锡

山僧后檐茶数丛,春来映竹抽新茸。

宛然为客振衣起,自傍芳丛摘鹰觜。

斯须炒成满室香,便酌砌下金沙水。

骤雨松声入鼎来,白云满碗花徘徊。

悠扬喷鼻宿酲散,清峭彻骨烦襟开。

阳崖阴岭各殊气,未若竹下莓苔地。

炎帝虽尝未解煎,桐君有箓那知味。

新芽连拳半未舒,自摘至煎俄顷馀。

木兰沾露香微似,瑶草临波色不如。

僧言灵味宜幽寂,采采翘英为嘉客。

不辞缄封寄郡斋,砖井铜炉损标格。

何况蒙山顾渚春,白泥赤印走风尘。

欲知花乳清泠味,须是眠云跂石人。

一、解释

兰若:佛教寺庙。梵文阿兰若之略称。

觜:zī星名,二十八宿之一;Zuǐ,同“嘴”。

鹰觜:亦作“鹰嘴”,茶名。

酲(chéng):喝醉了神志不清:忧心如酲。宿酲:犹宿醉。

炎帝:即神农氏。神农尝遍百草,故唐宋人多以神农氏为中国饮茶之始。

桐(tóng)君:传说黄帝时代的一位医师,识金石草木之性,采药于桐庐县东山,结庐于桐树下,人成为“桐君”。此二句言炎帝未曾煎茶,桐君不懂茶味,以突出茶之高雅尊贵。

箓(lù):帝王自称其所谓天赐的符命之书,作为御制天下的凭证。

瑶草:仙草。

灵味:灵草之甘味。

翘英:特别优美的花草,此指茶叶。

泠(líng):清凉:泠风。泠泠(a.形容清凉;b.形容声音清越)。古同“零”,凋零。

蒙山顾渚春:指四川蒙顶茶和湖州顾渚山紫笋茶。

白泥赤印:指贡茶以白泥赤印封存。

跂石(qí shí):垂足而坐于石上。

二、评析

此诗写作者于西山兰若内试尝新茶,描绘了从采摘、炒制、烹煮到品茶的整个过程。还谈到一茶待客和饮后的乐趣,是最早描绘我国历史上炒青茶的诗篇。诗人最后认为,若要尝到比蒙山顾渚春还要好的清泠甘甜的茶味,就要到产茶地去做一个“眠云跂石人”。其茶学价值在于其中“斯须炒成满室香”一句。茶学界多以为,此诗可证明中国绿茶的“炒青”制作方法最迟于中唐时代。

三、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年),字梦得,汉族,唐朝洛阳(今属河南)人。贞元九年(793)进士。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后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唐文学家、哲学家。


Copyright © 2019-2023 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