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刘郎中知广德军
梅尧臣
昔在少年时,辛勤事诸父。
诸父为桃州,物宜皆可数。
事君勤职贡,采茗先谷雨。
劭农井田桑,科薅重锄斧。
城西大灵祠,措意初似禹。
将通吴境河,身自同豕伍。
期妇来饷时,坛上必鸣鼓。
一为乌所误,愧恨去不睹。
至今存遗堤,五丈立坚土。
正如开轘辕,黄熊惭启姥。
功利欲及民,血食宜簋簠。
祠後有高山,山头多栋宇。
此实诸父为,禾麻可就俯。
岁登有乐事,或亦作歌舞。
赋诗当清明,解禊思洛浦。
其言在黑石,往往被乐府。
于今三十年,追想渐成古。
公将乘朱轮,去问民疾苦。
治术自有具,薄言无所补。
缺将陈迹书,又且剧莽卤。
一、解释
刘郎中:名已失考,字与权,康定元年(1040)以郎中知广德军。
诸父(zhū fù):伯父、叔父的统称。诸父也可为古代天子对同姓诸侯、诸侯对同姓大夫,皆尊称为"父",多数就称为"诸父"。这里指作者叔父梅询,于天圣元年(1023)起知广德军。
劭农(shào nóng):劝农。鼓励农业生产。
科薅(kē hāo):修剪枝蔓,芟除芜秽。
豕 (shǐ) :。狶,猪。指张渤化狶驱役阴兵凿圣渎的神话故事。
黄熊:古代传说中的兽名。
轘辕 (huán yuán)∶形势险要的道路。传为大禹治水时幻化为黄熊所凿。
簋簠(guǐ fǔ):簋与簠。盛黍稷的祭器。借指礼仪。 簋 ,古代盛食物器具,圆口,双耳。 簠,古代祭祀时盛稻粱的器具。
禾麻:禾与麻。泛指农作物。
解禊(jiě xì):祓除不祥的祭祀。古代多于三月上巳临水举行。禊,古代春秋两季在水边举行的清除不祥的祭祀。
洛浦(pǔ):洛水之滨。借指洛神。
莽卤:粗疏;马虎。
二、简评
此诗为作者送刘郎中到广德任职而写。梅尧臣于天圣元年(1023)至四年,随叔父梅询宦学于广德,因而对广德十分熟悉。作者向刘郎中讲述了自己叔父梅询(梅询在国家战事时主动请缨,说:"苟活灵州而罢西兵,何惜一梅询!"真宗大为赞赏其忠心。)在广德任职勤勉敬业,鼓励农业生产等事迹。以“城西大灵祠,措意初似禹。将通吴境河,身自同豕伍。……功利欲及民,血食宜簋簠。”较大篇幅,讲述了张渤在东亭化豕开河,李夫人挂鼓坛鸣鼓送饭,之后惊妻而遁等早期祠山神话故事。诗文中的“吴境河”,指张渤立志通津广德而开挖的运河——圣渎,运河起于广德县桃州镇富家村,向东横穿东亭乡,沿安吉县天子岗水库(已淹没),向梅溪方向延伸。
诗从“于今三十年,追想渐成古。”拉回到当下,以“薄言无所补”的谦虚,送别“治术自有具”的刘郎中,诗外之意,是作者关注苍生,希望刘郎中上任之后,去问 “民间疾苦”。
附祠山广德王事迹:
“始于本郡长兴县顺灵乡发迹,役阴兵,导通流,欲抵广德县。故东自长兴荆溪,凿圣渎(风俗呼王所开河为圣渎),长十五里,岸高七丈,至广德界青林塘。仍于岸侧先开一浴兵之池(今俗呼东亭湖),方三十余顷。寻广圣渎之岸迤逦而西,至杜杭庙,又十五里,阔二十二丈至十五丈,总三十里,志欲为通津于广德也。复于后村毕宅保小山之上枫树之侧为挂鼓坛,先时与夫人陇西氏密议,为期每饷至鼓鸣三声,而王即自至,不令夫人至开河之所。厥后,因夫人遗食于鼓,乃为乌啄,王以为鸣鼓而饷至,洎王诣鼓坛,乃知乌之所误。逡巡,夫人至,鸣其鼓,王反以为前所误而不至,夫人遂诣兴工之所,见王为大狶,驱役阴兵,开凿渎河。王见夫人,变形未及,从此耻之,遂不与夫人相见,圣渎之功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