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圣俞
欧阳修
西陵山水天下佳,我昔谪官君所嗟。
官闲憔悴一病叟,县古潇洒如山家。
雪消深林自斸笋,人响空山随摘茶。
有时携酒探幽绝,往往上下穷烟霞。
岩荪绿缛软可藉,野卉青红春自华。
风余落蕊飞面旋,日暖山鸟鸣交加。
贪追时俗翫岁月,不觉万里留天涯。
今来寂寞西冈口,秋尽不见东篱花。
市亭插旗斗新酒,十千得斗不可赊。
材非世用自当去,一舸聱牙挥钓车。
君能先往勿自滞,行矣春洲生荻芽。
一、解释
斸( zhú ): 大锄,挖 , 砍 。绿缛(lǜ rù):形容草木繁茂。
荪(sūn):古书上说的 一种香草。
翫:同“玩”。
舸(gě):大船:百~争流。
聱牙( áo yá):1. 形容文词艰涩难读,文句念着费劲,不顺口。2. 亦作“ 聱齖 ”。乖忤,抵触。亦谓与人意见不同,不随世俗。3. 参差不齐。4. 树木枝干杈丫貌。二、评析
圣俞是梅尧臣的字。梅尧臣是欧阳修的诗友、酒友,也是重要的茶友。两人相互赠茶、试茶、尝茶,欧阳修的一大部分茶诗创作都与此相关。诗中的“西陵”即夷陵。景祐三年(1036)天章阁待制、权知开封府范仲淹因言忤宰相,贬知饶州。时兼监察御史的欧阳修壮年勇为,慷慨议政,写信责难司谏高若讷为不称其职的君子之贼,由此遭到弹劾,降为峡州夷陵令。夷陵是唐代著名的产茶之地,陆羽《茶经》在叙述茶的产地时即首列峡州三县,夷陵便是其一。欧阳修同年所作的《夷陵县至喜堂记》载夷陵虽然地理偏远,水路难通,但是“日食有稻与鱼,又有橘、柚、茶、笋四时之味,加之江山美秀,民俗醇厚,可以使人乐而忘忧。《与薛少卿书》亦云:“夷陵江水极善,亦不越三四日可到。又闻好水土,出粳米、大鱼、梨、栗、甘橘、茶、笋,而县民一二千户,绝无事。罪人得此,为至幸矣。”虽然此次贬谪对欧阳修来说是个挫折,但对于春秋楚国西偏境,陆羽《茶经》第一州的夷陵,他还是以一种喜爱和融入的心态去欣赏与适应。茶作为当地的特产,自然进入了欧阳修的生活视野,这不仅使他对茶拥有了初步的了解,且为茶诗的创作提供了必要的契机。但此时欧阳修对茶的认识尚未深入,因而茶诗更多的是关注茶事活动与采茶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