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惠山煮茶》
蔡襄
此泉何以珍,适与真茶遇。
在物两称绝,于予独得趣。
鲜香筯下云,甘滑杯中露。
当能变俗骨,岂特湔尘虑。
昼静清风生,飘萧入庭树。
中含古人意,来者庶冥悟。
一、解释
真茶:指品质优异的茶。
筯(zhù):同“箸”,点茶时搅动茶汤的工具,是与茶匙、茶匕、茶筅等有着同样功用的工具。
湔(jiān):洗。湔尘虑:即洗涤心中郁积的杂念。
筯下云:此“云”指茶汤之沫饽似云。
飘萧( piāo xiāo):1.状风声。2.飞扬貌。3.飘逸潇洒。
庶:幸也,希望也。
冥悟:高深幽远的感悟之思。
二、评析
要展示出蔡襄对茶叶“灵魂”的追求,那么这首诗无疑是最好的解释了。此诗写以惠山泉煮茶的一种超凡脱俗似的感悟,认为以惠山泉水烹煮真茶,在物称绝,而在我独得一种高雅情趣。品茶在于茶趣,“洗尘虑”,“变俗骨”,当“昼静清风生,飘萧入庭树”之际,我们可以从中体悟古人情怀,是千载来者都能感悟一种高深幽远的人生境地。
1050年,蔡襄从福建出发,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无锡,来到了传说中的“天下第二泉”惠山泉这边,带着自己精致的小龙团,用惠山泉泡上一壶,那才是人生最大的享受。而那时的蔡襄,无疑就是在享受属于自己最好的品茶时间。
“此泉何以珍,适与真茶遇。在物两称绝,於予独得趣。”这两句话说的就是惠山泉何其的珍贵,刚好遇到了真正的“茶王”小龙团,把两个独一无二的物品融在一起,两相映衬相得益彰,其中的趣味就是天下最美好的东西,如今唯我独享夫复何求。
“鲜香筯下云,甘滑杯中露。当能变俗骨,岂特湔尘虑。”清淡鲜嫩的茶香,甘甜润喉的茶水,喝上一杯,就能够洗掉人世间的尘土和忧虑,可以变换自己的凡身俗骨,让你不由自主的从劳累昏寐中醒来。这个是喝茶的第一重境界:涤寐。
“昼静清风生,飘萧入庭树。中含古人意,来者庶冥悟。” 抿在嘴里深吸一口气,清新气爽茅塞顿开,仿佛正在与古人论道茶艺,又感觉自己有所顿悟。这两句说了喝茶的第二和第三重境界:清神和悟道。
作为福建人,蔡襄很早就接触到茶,并深深的喜欢上这新鲜淡雅的茶文化。蔡襄深谙茶品即人品,茶道即人道,从品茶中去洗涤昏寐,去清新神情,去顿悟人生。从一壶茶去体验人生体悟万物,为人处世也一直恪守着自己的本分,不随污逐流不贪求冒进。每到任一个地方,都想着为老百姓做点实事,做点有用的事,每到一个地方,就泡一壶清茶,享受属于他自己的快意人生。
茶,是蔡襄的生命所在,对茶已经迷恋到病入膏肓的程度了。蔡襄不仅制茶厉害,品茶也是一等一的高手,《茶事拾遗》中记载着蔡襄只通过茶香茶色就能够鉴别“石岩白”。年龄老了医生告诫他不能喝茶了,他依然每天要茶不离手煮茶论道,正如他自己所说的:“衰病万缘皆绝虑,甘香一事未忘情。”念念不忘的是茶的味道,默默守护的是茶的“清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