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池笔记·论茶》
苏轼
除烦去腻,不可缺茶,然暗中损人不少。吾有一法,每食已,以浓茶漱口,烦腻既出,而脾胃不知。肉在齿间,消缩脱去,不烦挑刺,而齿性便若缘此坚密。率皆用中下茶,其上者亦不常有,数日一啜不为害也。此大有理。
一、解释
暗中:不公开的;私下里;隐藏的、
食已:饭后。
消缩:指减少衰退;消减。
脱去:逃走;摆脱。
不烦:无须烦劳。
二、简评
这是一首描写茶叶功效与作用的诗句,更是一种东坡先生自创的饮茶法。他说,去除烦恼忧愁,化解油脂油腻,茶叶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如果不注意饮用方法,茶叶会对人体带来隐藏的伤害。我有一个小诀窍,在每次吃饭完以后,用较浓的茶汤漱口,便可以将烦腻之感去除了,这样做不仅可以消除油腻烦躁,还能使牙齿坚密。
苏轼喝茶、爱茶,与他深知茶的功用密不可分。民间所传苏轼不仅用茶治好了文彦博的痢疾,更维护了大宋的体 面。
相传有一年,北宋皇帝过生日,辽国派遣特使来祝贺,苏轼受皇命前往作陪。前宰相文彦博当时已至耄耋之年,作为宋朝的名臣,文彦博曾在宋辽战争中打退辽兵无数,成为辽国既敬又怕的人物。辽国特使提出要夜访文彦博,苏轼陪同其前往。当他们到了太师府,文彦博却面带难色地把苏东坡叫到一边,悄声说道:“近日老夫患了痢疾,一天要上十多趟厕所,只怕在饮宴中有失体统。”对此,苏轼则显得胸有成竹,镇定地说道:“潞公尽管以茶代酒,我带有太皇太后赏我的龙团,你放心到堂前陪客吧!”
摆开酒宴,免不了又是一番寒暄。辽国特使见文彦博面容清癯,须发皓然,不禁叹道“久仰潞公大名, 百闻不如一见,潞公鹤发童颜,何异当年。”而文彦博则举起茶杯道:“岂敢、岂敢,特使过奖了,老朽年事已高,不胜酒力,今日只能以茶代酒,还望特使不要怪罪。”宾主一直畅饮至夜半方才尽欢而散 。酒席上,文彦博始终端坐,没有上一次厕所,其礼仪完全维护了大宋朝廷的体面。事后文彦博心中不解,感觉今夜的茶叶特别芳香,呷了几口,很是解乏爽神,三五杯下肚后,肠胃上的疾病似乎也开始有所好转,初始担心的痢疾,完全没有丝毫的影响。为此,文彦博特意拜访苏轼,问是怎么一回事。苏轼笑答道:“那日潞公所饮并非龙团,而是姜茶,一半蜀地的真茶和一半生姜细颗,用新汲水浓煎出来的。姜属热,能温肠胃,茶属凉,能去火解毒。这一凉一热,能调平阴阳,饮它无病则防病,有病则治病。家人用它,很是灵验,所以才请潞公一试。”文彦博听后,不断地点头感叹。
之后不久,在汴京的市井中,姜茶便广为流行起来。人们为了记住它的由来,特意给它取了个雅名,就 叫“东坡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