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木韫之舍人分送讲筵赐茶》
杨万里
吴绫缝囊染菊水,蛮砂涂印题进字。
淳熙锡贡新水芽,天珍误落黄茅地。
故人鸾渚紫微郎,金华讲彻花草香。
宣赐龙焙第一纲,殿上走趋明月珰。
御前啜罢三危露,满袖香烟怀璧去。
归来拈出两蜿蜓,雷电晦冥惊破柱。
北苑龙芽内样新,铜围银苑铸琼尘。
九天宝月霏五云,玉龙双舞黄金鳞。
老夫平生爱煮茗,十年烧阱折脚鼎。
下山汲井得甘泠,上山摘芽得苦梗。
何曾梦到龙游窠,何曾梦吃龙芽茶。
故人分送玉川子,春风来自玉皇家。
锻圭椎璧调冰水,烹龙庖凤搜肝髓。
石花紫笋可衙官,赤印白泥牛走尔。
故人气味茶样清,故人风骨茶样明。
开缄不但似见面,叩之咳唾金石声。
曲生劝人堕巾帻,睡魔遣我抛书册。
老夫七碗病未能,一啜犹堪坐秋夕。
一、解释
阱(jǐng):《廣韻》坑也。《集韻》陷也。
折脚鼎:这里指煮茶器具。苏轼在《狄韶州煮蔓菁芦菔羹》:常支折脚鼎,自煮花蔓菁。折脚,宋代称太学考试接连失败两次为“折脚”。宋周密《癸辛杂识后集·成钧旧规》:“若下就试者非内舍校定,以升补做内舍校定者,一年止有两试,一试中则又试两试。若一年两试俱失,谓之折脚,不復试第三试。以三试不中,则当退舍。”
菊水:《艺文类聚》卷81“药香草部上”《菊》引《风俗通》曰:南阳郦县,有甘谷,谷水甘美。云其山上有大菊,水从山上流下,得其滋液。谷中有三十余家,不复穿井,悉饮此水,上寿百二三十,中百余,下七八十者,名之大天,菊华轻身益气故也。司空王畅、太尉刘宽、太尉袁隗为南阳太守,闻有此事,令郦县月送水二十斛,用之饮食。诸公多患风眩,皆得瘳(恢复元气)。”
锡:通“赐”。
新水芽:指淳熙年间新创制的贡茶,据宋人赵汝砺《北苑别录·纲次》记载,此等新制贡茶,其细色前三纲有“龙焙贡新”、“龙焙试新”、“龙团胜雪”,均为水芽焙制。
鸾渚:门下省。
紫微郎:中书舍人。
金华:皇宫内廷宫名。
明月珰:耳环,此指宫女。
三危露:《吕氏春秋》:“伊尹说汤曰:‘水之美者,有三危之露。”
二、简评
此诗因感谢木韫之舍人分送讲筵赐茶而作,除了谢意之外,惟有写木韫之舍人分送讲筵赐茶之缘由,“故人气味茶样清,故人风骨茶样明。开缄不但似见面,叩之咳唾金石声”,是赞木韫之舍人;“老夫平生爱煮茗,十年烧阱折脚鼎”,是写其自我茶缘。从中可见宋代官场士大夫之间的交往习俗及其生活方式与茶所结下的不解之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