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文化基础部!返回主站

2022年11月3日茶诗分享释了元《题茶诗与东坡》

《题茶诗与东坡》

释了元

穿云摘尽社前春,一两平分半与君。

遇客不须容易点,点茶须是喫茶人。

一、解释

一两:1.计量单位。古以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今以一斤的十分之一为一两,一两为十钱。 2.古代布帛,以古尺二丈为一端,二端为一两。 3.犹一双。 4.指少数。

不须:不用;不必。

容易:这里指轻率;草率;轻易。

点茶:1.犹泡茶。 2.指备办茶饭。 3.点抹茶食。

喫(chī):同“吃”。喫,食也。——《说文解字》

须是:1.必须;定要。强调某种情况。

社前春:指春社之前采摘的茶。分社前、火前、雨前。

社前,是指春社前,古代在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祭祀土神,称之为社日。按干支排列计算,社日一般在“立春”后的41天至50天之间,大约在“春分”时节(3月20日左右),也就是比“清明”早半个月,这种春分时节采制的茶叶更加细嫩和珍贵。我国唐代每年要求在清明日前运到长安的紫笋贡茶,就应该是属社前茶了。因为古时交通不方便,在湖州采制的紫笋茶就是用快马日夜兼程运到长安(西安),少说也得十天半个月。因此,每年皇宫“清明宴”上所用的紫笋贡茶必定是春分时节特早萌芽而采制的茶叶。

火前,即明前,因为古人在寒食节有禁火三日的习俗,三日内不生火做饭故称“寒食”,寒食节是在清明节前一天,因此火前茶实际上就是明前茶。清乾隆皇帝下江南在杭州观看龙井茶采制时,曾作诗《观采茶作歌》,有句云:“火前嫩,火后老,惟有骑火品最好。”

雨前,即谷雨前。4月5日以后至4月20日左右采制的茶叶即称雨前茶。雨前茶虽不及明前茶那么细嫩,但由于这时气温高,芽叶生长相对较快,积累的内含物也较丰富,因此雨前茶往往滋味鲜浓而耐泡。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谈到采茶时节时说:“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

二、简评

释了元即是大家熟知的佛印,苏东坡与佛印有很多故事流传。这首《题茶诗与东坡》应是送茶给东坡,并题诗相赠。“穿云摘尽社前春,一两平分半与君。”“穿云”言极早去采摘鲜嫩的茶芽。摘尽春社前的茶芽才做了一两左右,平分一半给你尝鲜。“遇客不须容易点,点茶须是喫茶人。”遇到一般的客人,不要轻易点茶,点茶共品的一定要是喜欢喝茶、懂茶之人。此诗简简单单四句,说了茶的弥足珍贵,但是佛印又能做到与东坡平分,可见其爱茶与爱人之平等。

三、作者简介

释了元:宋僧。饶州浮梁人。俗姓林,字觉老,号佛印。云门偃公五世法裔。博通中外,工书能诗,尤善言辩。神宗元丰中主镇江金山寺,与苏轼、黄庭坚等均有交游。有语录行世。


Copyright © 2019-2023 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