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陈师仲主簿见寄》
苏辙
朽株难刻书,枯叶任凋零。
旧友频相问,村酤独未醒。
山牙收细茗,江实得流萍。
颇似申屠子,都忘足被刑。
一、解释
朽株:腐朽的树桩。亦喻指老朽无用的人。
刻书:指刻版印刷出版书籍。旧时有书商刻书、官府刻书和私人刻书等。
枯叶:干叶,败叶。
凋零:(草木)凋谢零落。
相问:询问。
村酤(cūn gū):意为村酒。
江实:江中的萍实。
流萍:1.漂荡的浮萍。 2.常比喻漂泊无定的人生。
申屠子:即申徒嘉。申徒嘉是个被砍掉了一只脚的人,跟郑国的子产同拜伯昏无人为师。面对别人的嘲笑而坦然面对,安之若命。
细茗:质量较好的芽茶,相对于质量一般、低下的粗茶而言。
江实:江中的萍实。萍实,1.指吉祥之物。2.甘美的水果。3.萍蓬草的果实。
二、简评
元丰二年(1079年)八月,苏轼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被捕入狱(即乌台诗案),被责授为黄州团练副使。苏辙上书请求以自己的官职为兄赎罪,不准,牵连被贬为监筠州(今江西高安)盐酒税,五年不得升调。元丰五年(1082年),苏辙沿赣水至黄州,与苏轼相聚,一道游览了黄州及其对江的武昌西山。此诗作于宋元丰五年(1082)壬戌月(大致为10月到11月之间)。
“朽株难刻书,枯叶任凋零”:腐朽的木头没法用来刻上文字,枯叶凋零,只能随风飘落。
“旧友频相问,村酤独未醒”:老朋友关心我,频频询问我的近况,而我喝下村酒,总是半醉不醒。
“山牙收细茗,江实得流萍”:在山崖处,能采摘到质量较好的芽茶;在红尘中,像浮萍一样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
“颇似申屠子,都忘足被刑”:赞扬陈师仲主簿如德行高尚的申屠子一样,是“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的有德君子。
苏辙用“颇似申屠子,都忘足被刑”作为结尾,既是借用申屠子的典故赞扬陈师仲主簿,同时以“不状其过”(不说别人的过错)、“安之若命”之有德者自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