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再游庐山三首其一》
苏辙
当年五月访庐山,山翠溪声寝食间。
藤杖复随春色到,寒泉顿与客心闲。
岩头悬布煎茶足,峡口惊雷泛叶悭。
待得前村新雨遍,扁舟应逐好风还。
一、解释
庐山:又名“匡山”、“匡庐”。在江西省九江市南,北滨长江,东临鄱阳湖。山中群峰林立,飞瀑流泉,林木苍翠,云海弥漫。
寒泉:清冽的泉水或井水。
客心:旅人之情,游子之思。
闲:阑也——《说文解字》。阑,言希也。谓飮酒者,半罢半在,谓之阑。
悬布:瀑布。
悭(qiān):不多,稀少。
待得:等到。
新雨:刚下过雨。亦指刚下的雨。
扁(piān)舟:小船。
二、简评
有多少诗人留下游览庐山的诗句。苏轼说“青山若无素,偃蹇不相亲。要识庐山面,他年是故人。”了解了庐山就想多次游览,与庐山成为老朋友。对于庐山,苏辙用“特地来游慰昔情”表达了他再次游览,弥补遗憾的心情。
“当年五月访庐山,山翠溪声寝食间。”:在一个五月时节,第一次游览庐山,那是一个林木苍翠,溪声潺潺绕耳边的美妙之地。
“藤杖复随春色到,寒泉顿与客心闲。”写这次游览又是春季,用藤杖拄着春色写出了时节之美,清冽的泉水让人的心灵得到洗礼,大自然的美景令人如醉如痴。
“岩头悬布煎茶足,峡口惊雷泛叶悭。”:庐山的瀑布清澈甘冽,用此活水正好煎出好茶。峡口窄小,水流湍急发出惊雷般声音,顺水飘着几片上流冲刷下来的叶子。“”
“待得前村新雨遍,扁舟应逐好风还。”:结尾写等到雨过前村,乘一叶扁舟顺风而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