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文化基础部!返回主站

2022年12月7日茶诗分享苏辙《古北口道中呈同事二首之二副使》

苏辙《古北口道中呈同事二首之二副使》

苏辙

笑语相从正四人,不须嗟叹久离群。

及春煮菜过边郡,赐火煎茶约细君。

日暖山蹊冬未雪,寒生胡月夜无云。

明朝对饮思乡岭,夷汉封疆自此分。

一、解释

嗟叹:叹息:~不已。

离群:离开众人。

及:待,等到。

边郡:靠近边境的郡邑。泛指边境地区。

赐火:《周礼﹒夏官﹒司爟》:"掌行火之政令,四时变国火,以救时疾。"谓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秋取柞楢(zuò yóu)之火,冬取槐檀之火。唐宋唯清明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戚里。

细君:古代称诸侯之妻。后泛称妻子:细君知蚕织|犹有传柑遗细君。古代诸侯的妻子称小君,也称细君。西汉东方朔在汉武帝准备赐给各位近臣每人一份猪肉时,没等主管官吏来分肉,就自己拔剑割肉带回家去。汉武帝责备他时,他却诙谐地说:“受赐不待诏命,多么无礼;拔剑就割肉,多么豪壮!割得又不多,何等谦让!回家把肉交给妻子细君,又是何等规矩!”结果把武帝逗笑了,又重赏了他。后以“细君”为妻子的代称。

明朝:1.清晨。 2.明天

封疆:疆界。

蹊(xī):小路:“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蹊径(途径,如“独辟蹊蹊”)。践踏:“牵牛以蹊人之田而夺之牛”。

二、简评

此诗是苏辙奉使契丹二十八首之一,是在古北口道中呈同事二首诗的其中之一。

“笑语相从正四人,不须嗟叹久离群。”:写一路笑语欢声,恰好是四个人结伴而行,不用感叹路途遥远,离群独行。

“及春煮菜过边郡,赐火煎茶约细君。”:待到春天我们煮菜美美吃过之后再过边郡。“赐火”,指寒食节禁火,到清明时要重新取火。作为换新火的节日,清明节同寒食节一样,也被当时的人们看作是非常重要的日子,甚至每年皇帝还会在清明当日举行隆重的赐火仪式,把新取的火种赐给群臣,以示皇恩浩荡。唐人谢观就曾在其《清明日恩赐百官新火赋》一文中,细致描述了赐新火仪式的过程。北宋时的大文豪欧阳修也曾作了《清明赐新火》一诗来简单描述当时的情况,如“鱼钥侵晨放九门,天街一骑走红尘。桐华应候催佳节,榆火推恩添侍臣。”(桐华即桐花,“清明”之花,是自然时序的物候标记。)

“日暖山蹊冬未雪,寒生胡月夜无云。”:写当时景色,天气转暖,山路无雪,天空无云,一轮皎月,似乎发着寒光。

“明朝对饮思乡岭,夷汉封疆自此分。”:王珪有一首诗《思乡岭》:“晓人燕山雪满旌,归心常与雁南征。如何万里沙尘外,更在思乡岭上行。”或许苏辙借用此诗“思乡岭”之典,表达思乡之情、分离之情。


Copyright © 2019-2023 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版权所有